《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123探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判断] 被实践反复证明的真理是终极真理。 真理永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 结论:不存在终极真理,真理永不止步,不断向前发展 ×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方法论 意识、认识、真理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1.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属于唯物论。 2.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属于认识论。 3.真理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联系: 内容都是客观的,形式都是主观的。 本课所涉及的三个原理 1、真理的客观性原理 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 3、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 * *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目的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关系) 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1、实践的基本特征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2)实践具有能动性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对号入座 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活动 构成要素是客观的 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 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受历史条件的制约 客观物质性 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判断,以下体现了实践和认识的什么关系? 学以致用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吃一堑,长一智 真理无价宝,实践里面找 书到用时方恨少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目的 来源 动力 检验标准 动力 来源 检验标准 检验标准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什么是真理 真理的特征 追求真理的过程 祝福 混蛋 喜欢 讨厌 一、真理是客观的 1、真理的含义: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认识与真理、谬误的关系: 认识 客观对象 真理 谬误 相符合 不符合 真理的属性(特点) (1)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真理是因为“有用”才“真”, 还是因为“真”才“有用”?   真理一定有用,但有用的不一定是真理。真理之所以“有用”,是因为它是正确的,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不能以“有用性”来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是真理。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实践。 三角形内角和180o (2)真理是有条件的。 真理的属性(特点) (1)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造反有理”这个观点是真理还是谬误? 要使主观符合当时的客观 ——主客观历史的统一 20世纪上半期,在中国人民深受三座大山压迫时,毛泽东说“造反有理”,指人民要求解放,是真理。 60年代,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十年浩劫中又打出“造反有理”,要造人民的反,造社会的反,是谬误。 真理的属性(特点) (1)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3)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整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4)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相行的。 达尔文夫妻在婚后15年时间里,连续生了10个孩子,智力都不错,很使达尔文得意了一番。 但是,达尔文并没有高兴到底,后来的事弄得他很不安,使他不得不重新估价自己原来理论的正确性。 他的10个孩子中,有3个很小就夭亡了。 其余的7个孩子中,4个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病,3个终生不育。 达尔文和他妻子的两个家族一直是多子多孙的,最后竟然绝了后。 年轻的达尔文认为:“既然近亲可以繁殖培育出最好的马和最好的狗,难道这个原理就不适用于人类吗? 达尔文1876年提出杂交优势的生物学现象:杂交而生的后代,其基因优于上一代。 1 认识具有反复性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为什么) 人们形成正确认识的过程: 实践 认识 再实践 再认识…… “地震预报仍是个世界性难题。” 成功案例 中国地震学家曾成功预报了1975年2月4日的辽宁省海城大地震,政府在地震前一天疏散了一百万人。 2009年拉奎拉地

文档评论(0)

5029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