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学生造就自己.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成全学生造就自己

* * 成全学生 造就自己 ——教师的价值追求 浙江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所 潘 涌 一、教师的历史使命 1.点火人:擦亮新生命智慧、热情、追求精神的点火人(春蚕说、园丁说、蜡烛说) 2.语文教师:引导学生独立运用母语、自主表达思想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为生命成长奠基!”——窦桂梅 “评论”(comment):有时指批判、批评甚至非难,有时又指评价、判断或辩说;它既含有否定意向的质疑或肯定意向的褒扬,更泛指基于独立人格、源于自由思想的个体言说 。 外国母语课标或教学大纲: 确立母语评论的目标 母语评论的真实性 母语评论的独立性 母语评论的批判性和创造性 传媒素养: 对各体媒体信息的比较、选择、提炼自己观点的综合素养。其中,针对媒体信息作出有品位的母语评论是关键 。 二、教师的课堂作为 1.重新界定课堂性质: 变格式化的知识王国为人性化的生命世界 变传经授道的讲堂为心灵共享的学堂 变同质思维的产床为异质思维的摇篮 2.重建课堂 创新教学方式。核心是释放学生的心智,还 其自主学习时间和自主思维空间。 新课堂生态特征:以学生学习为主。 新课堂组织特征:小班化。 新课堂本质特征:以学生发展为本。 三、教师人格追求与职业知识结构 1.人格追求 像王栋生那样独立思想 ——敢于质疑批判、真实思考并表达是为师之 道的基本内涵 像窦桂梅那样激情追求 ——突破平庸的惯性、长葆激情状态是为师之 道的动力源泉 像李吉林那样富于爱心 ——坚守纯正、呵护童心是为师之道的永恒境 界 2.知能构成 本体性知能:学科专业知能 条件性知能:教育教学知能 实践性知能:课堂实践知能 四、教师成长:阅读与写作 1.精神营养 教育随笔:肖川、刘铁芳、王栋生 时文与美文 《散文》:雅趣 《读书》:理趣 《随笔》:智趣 《诗刊》:美趣 2.写作:教育叙事、教学评论(课堂观察) 教育随笔学人群及其崛起的时代背景 学者兼教师的专业学术群体 以肖川、刘铁芳、朱永新、郑金洲等为代表的教育学学者,自己的学术基地出发,以深邃专业的目光省察教育世界,摒弃饶舌术语,用感性的言语探究教育的底蕴; 吴非(王栋生)、李镇西、赵宪宇、李希贵、程红兵、张文质等主体为特级教师的群体,置身教育“场”内透视纷纭事相,入木三分、颇见力度; 钱理群、孙绍振、陈平原、王富仁等高校人文学者站在教育学术“界”外清醒感悟教育背后的历史风云,笔触所至处处流露纯正的人文情怀和深厚的学术底气。 以“集束”形式而辐射出全方位的学术影响力,自然形成了教育研究中的随笔体学人群。 “它们是现代人文精神烛照下深沉哲思和灵光闪现的教育真知之自由阐发,是富有个人创见的教育思想之集结。” 教育现实 体系化的理论著述难解“近渴”,应时而作、缘事生议的教育随笔正能迅速有效地化解当前丛生的理论或实践问题 图书出版市场 出版社颇有眼力地预见到教育随笔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及市场价值,自觉地意识到开发这笔教育思想资源的广阔前景精心选择,创意策划,促使了“学术异军”的崛起。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