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陶渊明为我们探究.ppt

  1. 1、本文档共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⑸。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⑹。 ⑸邻曲:邻居,指颜延之、殷景仁、庞通等,即所谓“索心人”。抗:同亢,高的意思。抗言:抗直之言,高谈阔论或高尚其志的言论。谈在昔:谈论古事。这两句是说邻居经常来访,来后便高谈阔论往事。 ⑹析:剖析文义。魏晋人喜欢辩难析理,所谓析义,主要是一种哲学理趣,与一般分析句子的含义不同。这两句是说共同欣赏奇文,一起剖析疑难文义的理趣。 (诗人厌恶黑暗污浊的社会,鄙视丑恶虚伪的官场,但他并不 厌弃人生。在对农村田园、亲人朋友的真挚爱恋中,他找到了生活的快乐,生命的归宿,心灵的慰安和休息。 邻居朋友经常来我这里,谈谈过去的事情,人人畅所欲言; 见有好文章大家一同欣赏,遇到疑难处大家一同钻研。 移居(一)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⑴。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⑵。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⑶。 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⑷。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⑸。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⑹。 诗人为什么很久就想住在南村?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诗歌情感重在哪个字? 乐 那句话写心愿实现“乐”?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 在南村的物质生活怎样? 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 为什么还乐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⑸。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这首诗是写在南村的什么生活的 和朋友和谐欢乐的生活 最恰当的题目应该是—— 移居之乐 哪句话写南村生活“乐”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⑸。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⑹。 本诗歌写喜得佳邻,看出诗人什么生活态度 安贫守俭,重精神生活,轻物质。 陶渊明故居守拙园 陶渊明故里 故里 故里 陶渊明纪念馆 纪念馆 陶渊明纪念馆 陶渊明纪念馆 陶渊明墓 移居其一 移居其一 移居其一 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谢绝政府供给的著名诗人,其可贵之处在于他是作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屹立于中国文学史上的。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 酒与菊的象征:酒助成物我两忘;菊象征高情远致。 陶渊明 陶渊明 法国《世界报》是欧美大报之一,2000年曾系列推介“公元一千年间的12位东西方英雄”,其中唯一的中国人是苏东坡。 苏轼却认为,陶诗“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苏轼有言“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诗……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苏做“和陶诗”百余首。在这过程中,陶淡泊名利的态度,自然清新的诗风,沁染了苏轼。 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苟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学者,殆未之有也。 — —王国维 陶渊明(约365—427), 字元亮,晚年更名潜。 一说名潜,字渊明。 自号五柳先生, 卒后亲友私谥靖节, 世称靖节先生。 九江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 、辞赋家、散文家。 相关作品有《饮酒》、《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 陶渊明大约生于东晋哀帝兴宁三年(365年),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 年幼时,家庭衰微,九岁丧父,与母妹三人度日。孤儿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孟嘉是当代名士. ,“行不苟合,年无夸矜 晋宋易代时期,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斗争剧烈,门阀制度森严 陶渊明在十余年中数隐数出主要原因是政局不稳。这十多年正是东晋政局动荡时期.当时权臣司马道子与其子司马元显把持朝政,腐败不堪;继而,司马元显又与其父争夺权力,野心家桓玄乘他们父子争斗之时.起兵击败之,并篡夺晋政权,自称楚帝:后来,武人出身的刘裕又将桓玄击败,晋政权逐渐落入刘裕之手。在这政治风云变... 五番出仕 一仕:晋孝武帝太元18年(393), 29岁。任江州祭酒,因厌恶官场的污浊而辞职。 “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后被召江州主薄,不就。393年得长子俨;394年 妻子去世,续娶翟氏。“夫耕于前,妻锄于后。” 396-399间,陶渊明的次子俟、三子份、四子佚先后出生。 二仕:晋安帝隆安二年(398),34岁。到江陵,任荆州刺史

文档评论(0)

5029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