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近代中国创建民主制度的斗争探究.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二、走向民主的历史步伐 四、近代中国创建民主制度的斗争 一、师夷长技以制夷——开眼看世界(19世纪40、50年代) 二、中体西用——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三、维新变法——戊戌变法(19世纪90年代—19世纪末) 四、民主共和——辛亥革命(19世纪90年代—20世纪初) 五、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20世纪初1915年) 你知道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的演进吗? ——对西方民主政治的真正实践是从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始的 知识结构 维新派:维新变法运动 革命派: 推翻帝制(辛亥革命) 革命派捍卫共和的斗争 四 近代中国创建民主制度的斗争 背景 序幕 “公车上书” 高潮“百日维新” 1.背景 四万万人齐下泪 天涯何处是神州 国际大势:发展资本主义成时代潮流 国内局势: ①社会背景: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甲午战败,不仅摧毁了洋务派的强国之梦,也把维新派推到了政治制度变革的最前沿。 ②经济和阶级基础: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发展壮大。 ③思想基础: 西学东渐之潮使一些具有远见卓识的知识分子开始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变法运动 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变法运动 2、序幕:公车上书 ①直接原因:1995年四月《马关条约》的签订近期全国各阶层人士的愤怒 ②主要内容 康有为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思想主张。康有为指出变法才是立国自强的根本。变法涉及到的问题首先是治国之法,仿行近似于西方君主立宪的制度;其次是强国之法,推行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各项政策;其三是教民之法,改革教育制度、科举制度等。 ③意义 它冲破了清政府“士人不得干政”的禁令,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以一种社会政治力量表现群众性爱国行动的开始,它将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愿望、及挽救国家和民族危亡的各种问题和盘托出,把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由思想传播推进到了政治运动阶段。 2、序幕:公车上书 松筠庵 1895年春,《马关条约》 草案电传回北京,正在北京参 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闻 讯,立即发动各省举人联名上 书,要求拒签和约。18省举人 群集在 宣武门 外达智桥松筠庵谏草堂, 康有为主动请缨,代各省 举人起草了一篇万言书, 这就是“公车上书”。 谏草堂 “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 --康有为 你怎样看待康有为为代表的“公车上书”? 标志着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1)背景: ①维新运动逐步推向高潮。 ②民族危机严重。 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险。 ③ 康有为上《应诏统筹全局折》 (2)、开始:1898年,光绪帝下《定国是诏》。 3.高潮:“百日维新” (3)、主要内容 (4)、结果及评价 在康有为的号召下,各地维新派人士纷纷行动起来,通过创立报纸、政治学会、开办学堂等方式宣传维新变法、救亡图存,把维新运动逐步推向高潮。 类别 颁布新法 改革旧制 人事方面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文教方面 军事方面 破格召见新人,询问变法事宜,并酌受官职,令参与变法 许天下士民上书言事;改革上谕及各部行政命令的传达方式; 裁撤闲散结构、裁汰冗员澄清吏治,提倡节俭 设立国家银行;设立农工商总局;提倡土地开垦和私人兴办实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等等 裁撤驿站 改科举,改试策论,设经济特科;提倡西学创办京师大学堂;派人出国留学、游历等等 精练陆军,改习洋操;添造兵船,增设海军;力行保甲,实行团练等等 裁撤绿营 废八股取士 4.“百日维新”的失败原因 ①维新派由于自身的软弱与局限,完全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甚至把变法维新当做抵制人民革命运动的手段;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势力强大; ②他们反对引起社会巨大变动的革命,认为只要依靠封建皇帝自上而下地进行改革,就可以使中国变成资本主义强国; ③他们也幻想以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来消弭帝国主义的侵略阴谋,并试图从列强那里寻求对变法的支持。这些注定维新运动的必然失败。 5.“百日维新”的评价 1.积极意义 2.局限性 没有触动封建体制,没有触及帝国主义的在华特权,也没有实行维新派所倡导的定宪法、设议院和实行君主立宪制等主张。 ①在政治上,给予了资产阶级一定的言论、出版、结社等自由;在经济上,承认、鼓励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在文化上,提倡兴西学、废八股。这些都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政议政,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资产阶级文化思想的传播。 ②近代中国人民政治的实践由此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③百日维新的失败暴露出清朝统治阶级的腐朽与顽固,血的教训使人们警醒,也促使一部分人放弃改良,开始向革命转化。 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帝制(辛亥革命) 背景 戊戌变法起了比较广泛的思想启蒙运动 孙中山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5029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