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设计思维与图形创意第一讲汇编
2)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 创造性思维上一种以发散思维为核心、聚合思维为支持因素的、两者有机结合的操作方式。 聚合思维——又称辐合思维,根据已有信息作出唯一正确的答案,遵循单一的模式归一的方向求取答案。 发散思维——指能从多种设想出发,不按常规地寻求变异,使信息朝着各种可能的方向辐射,多方面寻求答案,从而引出更多的信息,是创造思维的核心,具有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 A、流畅性:在限定时间内能产生出较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反应迅速而众多。 B、灵活性:即变通性,指对某个给定的问题产生可供选择的多种解决方案,思维变化多端,不易受功能固着和习惯定势的影响。 C、独特性:指产生不寻常的反应和打破常规的能力,是创造性思维中最重要的成分。 3)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 抽象思维——运用抽象的概念、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 形象思维——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来解决问题。 第四章 图形创意的起点│联想 联想的定义 联想是图形创意的起点,为想象寻找处理的素材。图形创意中创造的新形象是以现实中存在的物形为基础进行再造的,而这种基础物形的发掘寻找是通过联想来实现的。 所谓联想是根据一定的相关性从一个事物推想到另一个事物的思维过程。联想可以是由一点出发呈面状向四面发散,如由圆形的形态联想到各种具有这一特征的事物:钟表、光盘、水管的断面、太阳、风扇、波纹等;也可以是按意识流从一点开始层层推演以线型发散,如:从圆开始,到画圆的圆规—文具—使用者学生—教室—教学楼—建筑设计师……联想普遍存在于传播的过程中,设计师通过“意—形”的联想找到描述思想的符号,观者通过对所视符号“形—意”的联想体会其中的含义。 一个人的联想能力是建立在知觉和记忆的基础上的,不仅需要对事物具有深入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更需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对事物形态、内涵的记忆能力以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联想的方式 在与图形相关的联想方式中,根据联系线索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 1.相似性联想 一些表面不相干的事物之间因外在或内在的某种相似之处而形成了一种内在“联系”,由此产生的联想称为相似性联想。这种联想方式主要是一种横向的关系,更强调创造性,在现代图形创意中运用非常广泛,既要发掘事物表层结构间的同构,也要探寻客观世界与人的心理世界之间的同构关系,因此它又可分为几类: 形与形之间的类似相似 指一些事物由于相似的形态或某种类似的外在特征等而产生的联想,又称相似形联想。 为了找到更新鲜有趣的类似关系,设计者要学会从不同寻常的角度观察事物,发现不易察觉的新形态,就如同将苹果横切寻找到美丽的星星。 条形码是世界上最广泛的使用的符号之一,出现在包装、杂志、书籍、唱片和其它大批量生产的产品上,条形码实际上已经成为商业世界的一个标志。在这里通过形象联想发散性思维对这一基本形象进行重新设计,使它成为一句个性化的、有着政治或社会色彩的语言。 注解:设计中可用轻松、嘻戏的方式来完成,解决方案可以轻松幽默、讽刺或充满才智。 例:以条形码为基本形象 将条形码看做一个整体形象,与其他形象进行置换,它的灵感来自于条形码秩序化的排列 例子:条形码问题(从形式的角度) 以条形码在形式上的条状特征为创意点,进行形象联想 意与形之间的虚实联想 指借助象征意义将各种具象的事物与抽象概念相联系的联想方式.在实际设计中所要表现的主题可能是一种观念、感觉等非可视的内容,要将其表现出来就需要赋予它一定的形状,这时就可以用虚实联想来寻找表现的形态。比如自由飞翔的小鸟、断开的锁链;柔软可用羽毛来展现。 例子:条形码问题(从意义的角度) 形与形之间的共性联想 在虚实联想的基础上,一个概念往往有多个象征元素,这种内在的共性相似形成了形与形之间的共性联想关系。鸽子、橄榄枝、打结的枪管因为都象征了和平而被联系到了一起。 2.连带性联想 指由于事物间在时空上或逻辑上有联系所形成的联想。在图形创意中常有四类: 接近联想: 指事物在时间或空间上接近而形成的联系,如由学生联想到其不离身边的文具;由闪电联想到紧随其后的雷雨;秤不离砣、船不离桨都是典型的接近联想。在图形创意中要利用大众熟悉的接近联想来指向观点,也要找寻易被忽视的接近关系来刺激视觉。 因果联想: 指事物由于前因后果的关系而被联系在一起,可以由一个原因推想到可能产生的多种结果,也可以是由一个结果联想到多种原因。在图形作品中更多的是将结果呈现在画面中,而将原因交给大众去联想,当然这个结果应该是逻辑上可行而在现实中原因却不易被发现,或需要一定的夸张才能实现。 对比联想: 这是一种反向的思维方式,从与发想起点相对、相反的方向去联想,寻找相关的事物。如冷与热、快与慢、软与硬、战争与和平等,均属于对比联想。 借代联想: 以个体借代群体、以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