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显微镜和显微技术 决定显微观察效果重要因素:分辨率和 反差 分辨率:辨别两点之间最小距离的能力 反差:样品与背景区别程度 普通显微镜 机械装置:镜座、支架、载物台、 调焦螺旋 光学系统:物镜、目镜、聚光器 普通显微镜结构示意图 显微镜种类和原理: 二、显微镜和显微技术 光学显微镜一般配置的最大放大倍数是多少?为什么? 目镜:10 ~ 15 ╳;物镜: 100 ╳;总放大倍数1000~1500 ╳; 如何实现光学显微镜一般配置的最大放大倍数?其原理? 使用油镜,即在100 ╳物镜和载玻片之间滴加香柏油; 香柏油与玻璃折射率相近 二、显微镜和显微技术 0.5 l 分辨率(最小可分辨距离)= ———— n sin q 分辨率与所用波长成反比! 二、显微镜和显微技术 分辨率与所用波长成反比! N:玻片与物镜间介质的折射率 空气(n=1.0)、水(n=1.33)、香柏油(n=1.52) 显微观察时可根据物镜的特性而选用不同的介质 二、显微镜和显微技术 二、显微镜和显微技术 光线在穿过折射率不同的介质时发生折射 二、显微镜和显微技术 浸没油与玻璃的折射率相近 很多原来由于在透镜及载片表面的反射和折射而损失的 光线可以进入物镜,使照明亮度提高,改善观察效果。 暗视野显微镜 二、显微镜和显微技术 活细菌在普通显微镜下是透明,观察不清,采用暗视野显微镜,如:黑夜看星星就很清楚。 暗视野显微镜结构与照明示意图 暗视野显微镜 二、显微镜和显微技术 特殊聚光器实现斜射照明,给样品照明的光线不直接穿过物镜,而经样品反射或折射后进入物镜,使样品与背景差别大,可以清楚看到透明微小颗粒。用于:生活细菌运动性观察。 相差显微镜 二、显微镜和显微技术 相差显微镜 二、显微镜和显微技术 光线透过透明标本,波长(颜色)和振幅(亮度)没有多大变化,用普通显微镜观察透明标本,其形态和内部结构难以分辨。细胞各部分折射率和厚度不同,当光线通过时,直射光和衍射光光程有差别,而人眼看不到,但是可通过相差显微镜看到。 相差显微镜采用特殊光学装置:环状光阑和相差板,利用光的干涉,将光的相位差转变为人眼可见的振幅差(明暗),使能不染色而看到活细胞及细胞内的某些显微结构。其发明人F.Zernike因此获1953年诺贝尔物理奖。 荧光显微镜 二、显微镜和显微技术 荧光素吸收uv放出波长较长的可见光,因此在uv照射下,发荧光的物体会在黑暗背景显现为光亮有色物体,为荧光显微技术原理。在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应用广泛。 二、显微镜和显微技术 荧光显微镜 二、显微镜和显微技术 透射电子显微镜(简写TEM) 用波长短的电磁波取代可见光,使分辨率提高。 工作原理类似,因光源不同,有区别: 电子若遇空气中分子会发生偏转使物象不清楚,因此镜筒高真空 2)电子带电荷,电镜是用电磁圈使之聚焦 3)电子像人眼看不到,用荧光屏显示或感光胶片记录 大肠杆菌 透射电子显微镜图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扫描电子显微镜 大肠杆菌扫描电镜图 二、显微镜和显微技术 工作原理与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不同,是电子束扫描,激发样品表面放出二次电子,电子产生多少与标本表面立体形貌有关。电子经探测器收集,经光电倍增管和放大器,产生样品立体图像于荧光屏上。 主要用于:样品表面结构 扫描隧道显微镜(STM) 二、显微镜和显微技术 80年代出现的,原理:利用量子力学中的隧道效应。 其横向分辨率:0.1~0.2nm,纵向分辨率:0.001nm 这种分辨率足以对单个原子观察。 利用这种显微镜直接观察蛋白质、DNA、RNA等以及CM、virus等结构。 厨房抹布上的细菌和霉菌 棉纤维上的汗垢 扫描隧道显微镜下的DNA 显微样品制备 二、显微镜和显微技术 样品好坏直接影响观察结果。 考虑因素:根据所用显微镜特点采用合适制样方法,尽可能使样品生理结构稳定,采用各种方法提高反差。 二、显微镜和显微技术 显微样品制备之 光学显微镜制样 光学显微镜制样 活体观察 染色 压滴法 悬滴法 菌丝埋片法 活菌 死菌 美蓝染色 简单染色 鉴别染色 革兰氏染色、鞭毛染色、芽孢染色 二、显微镜和显微技术 特点:避免染色对细胞结构的破坏,用于运动性、摄食特性、生长繁殖过程中形态变化等观察 压滴法:菌悬液滴载玻片,加盖玻片直接观察 悬滴法:盖玻片滴一滴菌悬液,反转置于特制凹载玻片直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