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在吉林省蛟河市白石山镇,一名流浪人员躺在雪地里生命垂危,镇政府民政办孟庆富得知后,向有关领导请示了一圈,自己却没有到过现场。流浪者最终死亡。法院判孟庆富玩忽职守罪。 ??孟庆富作为民政干部,救助流浪人员是职责所在,追究其法律责任是完全应该的。最让人感到寒心的是,这名流浪者从被发现到死亡,在田野里整整躺了两天。孟庆富“请示”过,村民去看过,村干部去看过,当地民警去看过,却没有一人伸出援手。这名流浪者实际上是死于人们的“集体冷漠”。因此,其他人也应负道德责任。 ??类似新闻频繁发生,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呢?这是责任分散效应。心理学家发现:在不同的场合,人们的援助行为是不同的。如果当时只有一个人能提供帮助,而他还没有失去做人底线的话,那么见死不救会让他产生罪恶感、内疚感;但如果有许多人在场的话,责任可由大家分担,造成责任分散、“集体冷漠”。 3.如何对待旁观者效应? ①客观看待。 虽然旁观者效应给人们造成了 重大损失,影响恶劣,被人们痛斥。 但旁观者效应是错综复杂的信息造成的,人们不一定都怀有罪恶感或冷漠无情,可能他们没有感到自己应负的责任和不明事实真相的缘故。 解释旁观者效应,并不是为每个逃避责任的人找到合理的借口或托词,而是让大家全面客观的认识它。 ②正确对待。 努力克服旁观者效应所造成的心理和行为误区,独立思考,坚持主见,尽职尽责,共同创造一种“一人有难大家帮”的良好社会风气。 分析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 (美)阿伦森:《社会心理学入门》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 《社会心理学》 主讲:士心 第七讲:帮助他人是我的快乐 ——利他行为(助人) 纽约地铁站里,列车进站的隆隆声越来越响,忽然一名4岁女孩失足从站台上掉了下去。桑德森迅速跳下站台奔向迎面而来的列车。 就在列车就要碾过女孩之前的3秒钟,桑德森用尽力气把女孩抛向了站台上拥挤的人群,而桑德森却没有力气跳上站台。 紧急关头,旁人把他拉到了站台上。 桑德森为什么冒死去救小女孩? 耶路撒冷的“正义之路”由几百棵树构成,每棵树下的石板上,都刻着好多人的名字,他们在二战纳粹大屠杀时曾经给犹太人提供过庇护。 纳粹宣布,庇护犹太人的人将与犹太人一样被处死。但仍有很多人冒着生命危险庇护了犹太人,更有不计其数的庇护者没有留下姓名。 据统计,每一个幸存下来的犹太人背后,离不开数十人的英勇行为。乐队指挥拉特就是因为受到50名德国人的保护而活了下来。 人们为什么冒死庇护犹太人? 二战中,中国人也伸出了援手。 “9.11”后的日子里,引发了不计其数的善行。 献血站挤满了人,衣物站挤满了人,捐款站也挤满了人…… 人们都从内心深处希望贡献些什么,去安慰那些受到伤害的人,并满足他们的需要。 不但在重大灾难面前人们利他,日常生活中也充满了利他行为。 一.利他行为(助人) 1.利他行为:又叫助人行为,指对别人有好处,没有明显自私动机的自觉自愿的行为。 2.利他行为的特征: ①以帮助他人为目的。 “雷锋出发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②不期望回报。做好事不留名(募捐,微尘)。 但有广告目的行为不属利他行为。 ③自愿性。发自内心,没人要求。 有数目要求的捐赠不属利他行为。 ④自我牺牲性。利他者可能会有所损失,甚至伤亡。 (最美教师张丽莉) 3.利他行为的分类: ①动机分类: 同情性利他:是出于对他人的同情、关心和爱心而产生的利他行为。(向灾区捐款,向乞讨者施惠) 报答性利他:是出于对他人或社会的援助或恩惠而产生的利他行为,或因自己的过错使别人蒙受损失,受良心驱使而产生的利他行为。(“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永泉相报”;有些人起家不光彩,像偷税漏税、坑蒙拐骗、走私贩毒等,成功后致力于社会福利事业) ②情境分类: 非紧急情境利他:指生活中常见的、一般的、可预见的不威胁生命财产情况下的利他。(让座、做志愿者) 紧急情境利他:指日常生活中少见的、独特的、不可预见的有威胁生命财产情况下的利他。(失足落水、发生抢劫、火灾、车祸) 二.我们为什么会帮助别人? 1.本能论 2.学习论 3.交换论 4.规范论 5.决策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