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文化退隐对乡村学校德育的影响及其应对.docVIP

乡土文化退隐对乡村学校德育的影响及其应对.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乡土文化退隐对乡村学校德育的影响及其应对.doc

乡土文化退隐对乡村学校德育的影响及其应对   摘要 乡土文化作为一种富有地域特色的原生态文化,其中所蕴含的风俗习惯、精神信仰、娱乐活动等对乡村学校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和文化多元化背景之下乡土文化发生一系列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村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施及效果,主要表现在:乡村学校道德教育无根,处境尴尬;优秀德育资源流失,导致价值失范;乡村学校德育生态网络遭到破坏,德育功能削弱等。基于此,本文探讨了乡村学校道德教育的出路:重建乡土文化,给学校道德教育以精神支柱;开发乡土德育课程,促进儿童健康人格发展;多途径培养教师乡土情怀,用人格魅力感化儿童等。   关键词 乡土文化 退隐 乡村学校 德育   乡土文化是历史文化的积淀,孕育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是乡村学校道德教育焕发生命力的重要源泉。但是,在全球化背景之下,人类文化趋于融合的同时也在摧毁原有的文化形态的边界,导致“乡土文化离农村德育渐行渐远”,因此,重视乡土文化退隐对乡村学校德育的影响,探寻乡村学校德育摆脱困境的出路,在整个现代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乡土文化的内涵   “乡土”本义指家乡,故土。唐封演《封氏闻见记?铨曹》:“贞观中,天下丰饶,士子皆乐乡土,不窥仕进。”这一概念可以推演为地方和区域之意,现代社会则成为与城市意义相对应的概念。文化,则是一个民族或一个区域的群体在其历史的发展中自觉与不自觉地所选取的有利于该民族或该群体生存、繁盛的物质与精神的生活方式,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不同形式。“乡土文化”是基于乡村的自然环境而形成的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精神契合,这种精神上的结合是扎根于乡土这个特定的区域环境,是乡土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共同孕育出来的产物,“是一种纯原生态的文化,主要由三个层面构成:一是风俗习惯,二是精神信仰,三是娱乐活动”。乡土文化因其内含和体现的精神伦理是区别于任何其他文明的重要特征,是中华民族得以繁衍发展的精神寄托和智慧结晶,是民族凝聚力和?M取心的真正动因。   乡土文化是乡土人在其特定地域内受地理地貌、气温气候等影响,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所积淀的生存方式,指导和规范着其社会实践,表现在其认知方式、思维模式、价值意识、信念信仰、道德情操等方面,是乡土人共有的精神家园。乡土社会是以血缘、地缘为基础,以自己人认同为纽带构成的熟人社会,追根溯源是对祖先文化的崇拜,是对乡土深深的眷恋而表现出来的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文化的弥散性特征,从内在决定了乡土文化核心的文化价值观――乡土情怀和同根意识涵盖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乡土文化在乡村学校德育中的作用   乡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根基,是民族的魂魄,是华夏民族精神寄托之所,能给人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其所蕴含的文化底蕴与学校德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尤其对乡村学校德育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风俗习惯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助于学校德育的生活化   道德源于生活。乡土文化作为一种极具地域特色的小群体文化,有着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这些习惯主要表现在该地域一些重大的传统节日中:如元宵节舞狮子就是一种富有民风的习俗,有着很强的感染力,并且能够培养孩子的团结协作精神;再比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各地具有差异性的文化习俗都是对文化传统的传承,清明节、重阳节等教育孩子尊老敬老、缅怀祖先。这些节日习俗不仅传递了意识层面的道德规范、纪律规范等,还传递了潜意识层面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生活在乡村的少年儿童在其风俗习惯的熏陶下,有着丰富的道德情感体验,能够将外在道德规范内化于个体内部,将德育的限制性功能转化为发展性功能,并在无形当中践行着一些优秀的道德准则,这是与我们所倡导的生活德育极为相符的。   2.精神信仰给予学校德育一定精神支撑   乡土文化内部存在的精神信仰和伦理原则是乡土人文化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已形成一种意识形态,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价值系统。其精神信仰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其一,是对乡土古老传统的信仰。人们对乡土文化的传承,就成为乡土社会机体的支撑。这种对祖辈文化的精神信仰无疑成为一种无形的手,调节着人们的行为,维持着稳定的社会秩序。其二,是“由存在人情往来的人群所构成的认同圈子”。在自己人的圈子内,按照圈内原则办事,有着共同的精神信仰。农民彼此之间的血缘关系成为农民精神世界的某种信仰,可以不问理由地把族人当成自己人,这是祖先崇拜与同根意识在农民日常生活中的映射。在这种对乡土古老传统和自己人的信仰下构成的网络结构中,有着共同的信仰,这种信仰是深深扎根于与其密切相关的生存环境之中的。此外,其伦理原则也成为乡土人行为处事所必须恪守的原则,体现在长幼有序、对长辈的尊称等,最为典型的就是乡土社会特有的长老制,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