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浅谈关汉卿杂剧中女性形象 2.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关汉卿杂剧中女性形象 2

论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形象 摘 要 关汉卿是元代剧坛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妇女题材的杂剧,其笔下的女性形象都是受压迫的,但大多具有反抗意识的,性格是刚强的且善良的,个性鲜明,极富活力。善良孝顺又刚烈不屈的窦娥、机智勇敢的赵盼儿与谭记儿以及对爱情忠贞如一、泼辣老练的杜蕊娘,是关汉卿杂剧中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通过对她们的分析,既可了解元代社会,又可以看出关剧的艺术特征。 关键词:关汉卿 杂剧 女性形象 目 录 绪 论 1 1、研究现状 1 2、研究意义 1 一、善良孝顺又刚烈不屈的窦娥形象 2 二、机智勇敢的赵盼儿与谭记儿 3 三、对爱情忠贞如一、泼辣老练的杜蕊娘 5 结 论 8 参考文献 9 绪 论 1、研究现状 关汉卿是中国戏曲史上的杰出代表。元代周德清在《中原音韵·序》中即推举他为元曲四大家之首,明代的贾仲明称他“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帅首,捻杂剧班头”,韩邦奇更将他与司马迁比肩。然而古代的关汉卿研究只存在于一些吉光片羽的记载中,从这些零散的资料中,我们很难全面把握一个真实的关汉卿。   20世纪关汉卿研究也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逐渐活跃起来。在王国维、吴梅等第一批学者的努力下,以考据学方法为主导的关汉卿研究初具雏形。建国后,胡适、王季思等第二批学者力图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关汉卿,为当时的学界注入一股新鲜的空气。特别是1958年关汉卿被世界和平理事会提名为世界文化名人,学界以此为契机展开了大规模的研讨活动。正当关汉卿研究呈现喜人的发展之势时,1966年的一场浩劫使它遭受重创。与大陆一片死寂的学术氛围不同的是,海外的关汉卿研究依然在蓬勃地展开。此时学者们立足于传统治学之法,广泛运用文化学、心理学、哲学等多种学科理论,更新观念,转换视角,开拓出新的研究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80年代中后期,关汉卿研究步入了以文化学方法为主导的多样化发展的繁荣时期。 2、研究意义 关汉卿一生创作杂剧颇多,其中很多是以女性为主角进行创作的,体现了他对女性问题的关注,代表作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金线池》《谢天香》《玉镜台》等,可见女性角色在关剧中有相当重要的地位[1]。他的如橼大笔,是推动元杂剧脱离宋金杂剧的“母体”走向成熟的杠杆,是标志戏剧创作走上艺术高峰的旗帜。对元代社会腐败与黑暗,他广泛反映,深刻揭露;对受害者的痛苦经历,他寄予莫大的同情,酣畅抒写;对弱小者抗击罪恶、见义勇为的意识和行动,他给予热情的颂扬。他的创作“曲尽人情,字字本色”。在关汉卿的笔下,写得最为出色的是一些普通妇女形象,窦娥、妓女赵盼儿、杜蕊娘、少女王瑞兰、寡妇谭记儿、婢女燕燕等,各具性格特色。她们大多出身微贱,蒙受封建统治阶级的种种凌辱和迫害。 一、善良孝顺又刚烈不屈的窦娥形象 提起关汉卿,人们自然会想到他的名剧《窦娥冤》,这是一部感天动地的悲剧。在关汉卿笔下,《窦娥冤》中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是最具震撼力和典型意义的。周贻白在《中国戏剧史讲座》中写到:“《窦娥冤》,是一个冤狱,同时也是这一时代的妇女们的悲剧。”[2]此剧显示出当时社会的混乱,能表达出关汉卿是一位同情被压迫受凌辱的,而仇恨的是那些施行威力,糟蹋妇女的人。《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关汉卿的杰出的代表作,亦是我国“团圆式”悲剧的典型代表。 窦娥是一个善良而多难的女性。她出生在书香之家,父亲是“幼习儒业,饱有文章”的书生。窦娥家境贫寒,三岁丧母,幼小的年纪过早的遭受丧母之痛和穷困之苦,从小养成了孝顺的品格。父亲为了抵债,忍心将她出卖,让她成为了债主蔡婆婆的童养媳,她在蔡家平淡地度过了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岂料至17岁,即婚后不久,丈夫因病去世,窦娥随即变成了寡妇。在剧中,窦娥的婆婆蔡氏以放债来收取“羊羔儿利”,无力偿还其债务的赛卢医起了杀蔡婆婆之心,蔡氏在危难之际意外的被张驴儿父子救出。可是,张氏父子不怀好意,趁机要将蔡氏婆媳占为己有。窦娥坚决不从。张驴儿怀恨在心,趁蔡氏生病,暗中备下毒药,伺机害死蔡氏,逼窦娥改嫁;可是,阴差阳错,张的父亲误喝有毒的汤水,倒地身亡;张驴儿见状,当即心生歹念,嫁祸于窦娥,以“官休”相威胁,实则强行逼窦娥私休。窦娥一身清白,不怕与张驴儿对付公堂,本以为官府能判个一清二楚;岂料贪官是非不分,偏听偏信,胡乱判案,屈斩窦娥,造成千古奇冤。 《倘秀才》《叨叨令》二曲和窦娥与刽子手的对白,写窦娥请求不走前街走后街,怕婆婆看自己受刑而伤心,充分显示了她淳朴善良的美好心灵;又写她“孤身只影无亲眷”“吞声忍气”“早已是十年多不睹爹爹面”,交代她孤苦无依的身世。 一段说白,以及《快活三》《鲍老儿》二曲,是窦娥向婆婆嘱托后事,央求婆婆顾怜自己冤屈而死和孤苦无依,遇时节能给自己一点微薄的祭奠,突出了这位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