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贫困高职学生感恩教育的路径研究.docVIP

加强贫困高职学生感恩教育的路径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加强贫困高职学生感恩教育的路径研究.doc

加强贫困高职学生感恩教育的路径研究   【摘 要】高职贫困学生是学校与社会关注与扶助的重要群体。但在这一群体中出现的一些不和谐现象,反映了当前高职思想道德教育中感恩教育的不足。文章在对高职院校贫困学生思想道德与心理状态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高职院校贫困学生感恩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与建议。   【关键词】贫困学生 高职教育 感恩教育   贫困学生是高职院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也是学校重点扶助的对象。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贫困学生走进了高职院校。对贫困学生的扶助受到了高职院校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助学贷款、学费减免等政策措施的实行也为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高在校生活质量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但在这些助学政策与措施实行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现象,如一些接受助学贷款的学生毕业工作后迟迟不还贷款;一些贫困学生拿着父母辛苦凑来的学费,在学校减免政策的帮助下却盲目攀比、肆意挥霍,在学业上不思进取。这些问题与现象的形成虽然是多方面因素影响的结果,但从侧面也反映出了当前高职院校对贫困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不足,尤其是在感恩教育方面亟待加强。   一、高职院校贫困学生的思想道德与心理状态分析   现在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都是90后。这个时代出生的学生,在思想上受到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冲击,强调个性张扬,自主意识与自我意识都比较强,更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这是时代留给这些学生的一个鲜明特征。对贫困学生来说,家庭的困窘对他们的成长会留下深刻的烙印,除了具备一般学生所具有的共同点外,还具有一些特征,主要表现为:由贫困而引起的心理上的自卑、自轻;性格上的孤僻,不合群,敏感,受不了别人的批评、指责等;还有一些贫困学生表现出强烈的自尊心以及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的狭隘心理。成长环境的恶劣,有时在一定程度上会成为一个人向上的动力,激发奋力拼搏的意志;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一个人心理的成长造成不利的影响。在如今这样一个物质丰富、追求享乐的时代,贫困学生的心理状态更多地受到了社会上功利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影响,而对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理解与继承却不以为然,在一定程度上也加深了贫困学生的以个人为中心的行为倾向。   对一个贫困家庭来说,家长多数情况下并不会苦了孩子,甚至一些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还要优于一般家庭的孩子。家庭对孩子的予取予求,社会对孩子造成的地位困扰,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一些孩子的盲目攀比、虚荣心膨胀,甚至埋怨父母没有给自己创造更好的条件。在这样一个相互冲突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会将他人、社会给予的帮助视为理所应当,在思想上缺乏感恩之心,也不会想到对他人、对社会的帮助也应予以回报。如一些贫困学生拿着父母的血汗钱在学校生活中吃喝玩乐高消费,一旦没钱就想着找父母伸手要,从不考虑父母的艰辛;一些贫困学生一面享受着学校减免所得学费,一面却追求更高的生活标准,衣着光鲜,出手阔绰。这些现象一方面是学生的个人素养问题,另一方面也与学校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不够重视有关。   二、高职院校贫困学生感恩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在高职教育阶段,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家庭、学校、社会都会对其“三观”的形成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感恩之心或者说是感恩意识,并不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培养的情感及观念。在目前的高职院校中,对贫困学生的扶助还是比较重视的,但对贫困学生的感恩教育却存在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对贫困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是十分不利的。其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贫困学生的扶助只知付出不求“回报”   人对容易得到的东西总不会特别的珍惜与重视。“受人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这样的观念是建立在具备一定的个人修养的基础之上的。在目前的高职院校中,对贫困学生的扶助是提供一定的名额,只要学生能够提供必要的资料,符合扶助的要求,就会得到学校的扶助。但在学生接受学校的扶助之后有怎样的表现?多数学校却没有相应的机制来进行考核。这种只知扶助不求“回报”的做法,使一些贫困学生在享受这些资助时没有任何心理负担,认为是理所应当的,受之无愧。一些贫困学生接受了学校的学费减免,省下来的学费却没有帮助父母减轻负担,也没有用于正常的学业、生活所需,而是不知节制地用于自己的玩乐享受,这些与学校没有完善的审核机制来约束学生受扶助后的挥霍有着重要的关系。   (二)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感恩教育重视不足   在目前高职院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中,缺乏针对感恩教育的专项教育措施尤其是针对贫困学生的感恩教育,重视程度严重不足。一??较为突出的现象是,多数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将扶助贫困生仅仅作为一项工作来完成,对扶助贫困的认识不够深入,没有将贫困生的性格培养、思想道德教育相联系,帮助贫困生只是简单走程序、走形式、走过场。对扶助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