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数位课程规划与设计皮亚杰认知心理学
指導老師:支紹慈 老師 班級:資訊傳播系 三A 學生:4970C001 陳亞琳 4970C053 黃舒倩 4970C059 黃佳翎 教育心理學大師—皮亞傑,以研究認知發展讓世人能洞悉兒童不同於成人的心理世界。他的一生研究兒童語言和思維等認識的發展,最後更創立了發生認識論,給後人留下了許多贈貴的文獻。 任何的認知活動都必須是一個同化的歷程,因為當個體去認識外在世界並與之互動的時候,必然是以現有的認知結構去吸收並解釋外界刺激,而並非將外界刺激模印下來。 個體以現有的結構去認識外在世界,與外在世界互動的時候也會發生調適作用,也就是個體現有的認知運作基模會根據新的經驗而發生改變以適應外界刺激。 比如嬰兒在丟東西的時候會發現有的東西丟了會彈起來,有的不會,所以會發展出不同的丟東西方法,也會發現不同的丟法會產生不同的效果。 所以經由不斷的同化與調適個體的認知基模會越來越豐富,也就愈能跟外界的刺激做更貼切的配合。 發生認識論創始人 認知發展論(congnitive-development theory),是皮亞傑理論體系中最重要的部份,也是其之所以對於教育產生啟發最重要的理論。 研究兒童語言和思維等認識的發展,最後創立了發生認識論,給後人留下了許多贈貴的文獻。 何謂認知 「認知」簡單說就是知識的獲得與使用 ◎ 知識在我們的記憶中式如何被儲存的 ◎ 儲存什麼記憶內容 認知或認識(Cognition)在心理學中是指通過形成概念、知覺、判斷或想象等心理活動來獲取知識的過程,即個體思維進行信息處理(information processing)的心理功能。認知過程可以是自然的或人造的、有意識或無意識; 認知心裡學的領域 它涉及心理過程的全部範圍-----從感覺到知覺、圖像 識別、注意、學習、記憶、概念的形成、思維、表象、 回憶、語言、情緒和發展過程,而且還貫穿於行為的各 個領域。 而認知心理學的主要理論架構─訊息處理模式(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odle ) 何謂認知發展 所謂認知發展(cognitive development)是指個體自出 生後在適應環境的活動中,吸收知識時的認知方式以及 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其隨著年齡增長而改變的歷程。 認知的過程 1.認知的行為是一種生物自發本能。 2.人與環境有同等的地位,它們之間是一種交互作用(interaction)的關係。 3.並不只是被動地接受外界的事實,而是主動反應或是實際或想像操縱它的變化。 4.過程中要嘗試錯誤的必要性。 5.兒童期的主要意義與價值,即在於提供認知成長的適當機會。 認知發展的基本概念 適應(adaptation):指個體的認知結構或基模因環境限制而主動改變的心理歷程。 ※基模(或圖示):個體運用與生俱來的基本行為模式,瞭解周圍世界的認知結構,讓皮亞傑將其視為為人類吸收知識的基本架構。 同化(assimilation):指個體運用其既有基模處理所面對的問題,把外部環境要素整合融入自己原有的認知結構中。例如:學會騎腳踏車的平衡技巧,遇到騎摩托車也會操控平衡。 認知發展的基本概念(續) 調適(accommodation):調節自己內部的認知結構,以適應特定新刺激情境的過程。例如:操控摩托車時 ,要加入操控油門的技術。順應與同化是伴隨而行的。 平衡(equilibration):個體能對環境適應,那就表示他的認知結構或基模的功能,能夠在同化與調適之間維持一種波動的心理狀態。 認知成長快慢的因素 1.生理成熟(maturation) 2.物理經驗(physical experience) 3.社會交流(social transmission) 4.平衡化(equilibration,也可稱為自我協調(self- regulation)) 他認為認知成長是決定學習能力的必要條件,而合理的學習雖然能協助培養兒童的認知成長,但獨立的學習並不能即時改變兒童原有的認知結構。皮亞傑認為成長是一種多方面影響的整體結果,因此兒童生活的社會條件與文化背景是重要的決定因素。 成長和學習完全不同 成長可以決定學習的成效,但學習卻不能隨意改變 成長的結構。 皮亞傑認為兒童的學習能力有一定的成長順序,因此,教材與教法在不同的時期應有不同的安排與特性。因此,皮亞傑學派的教育理論認為需要受教者的生理成熟等待、強調物理經驗與人際關係的交互作用、需要提供學習者的自我省悟與自主學習機會。 皮亞傑將兒童思維的發展劃分爲四個年齡階段 階段 發生時間 特徵 感覺動作期 Sensorimotor Stage 0~2歲 思維的萌芽期,是以後發展的基礎 憑感覺與動作以發揮其基模功能 由本能性的反射動作到目的性的活動 對物體認識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光伏安全课件.pptx
- 山香教育(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及新课改、教育法律法规等).pdf
- 新解读《GB_T 39851.2-2021道路车辆 基于控制器局域网的诊断通信 第2部分:传输层协议和网络层服务》最新解读.pptx VIP
- 二类精神药品培训.pptx VIP
- 2025年武汉黄陂区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社区干事50人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第11课《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共33张PPT).pptx VIP
- 春节文化PPT展示.ppt VIP
- 道教掷茭(圣杯)二十八签详解.doc VIP
- 75吨循化流化床炉施工方案.doc VIP
- 课程思政方案综合布线设计与实施.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