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如何依据教材,寻找读写结合的训练点.doc
如何依据教材,寻找读写结合的训练点
(吉林省集安市教师进修学校)
摘 要:体现了“读写要有机结合”的理念,提出可以通过四个角度提升读写结合的能力。从词语运用的角度、关注特殊句式的模仿训练、精析模仿精彩段落的描写、揣摩整个篇章的写作手法的运用等方面开展读写结合训练,提升学生解读文本和写作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依据教材;读写结合;词语运用;句式模仿;段落模仿;写作手法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研究发现:立足于初中语文教材,可挖掘丰富的写作资源,消除写作教学“无本可依”的困惑;从理性的角度研究“读写结合”的设计手法与设计角度,以读促写,以写促读,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可解决写作教学“无章可循”的难题,使阅读和写作两者相得益彰。
初中课本所选的文章,都是学生模仿习作的典范,如果我们能在教学中把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紧密联系起来,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很有帮助的。我大致梳理了四点:
一、读写结合,先从词语的运用开始
目前,我们大多数语文老师对词语的教学,侧重的只是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我们教师要怎么做才能提升学生对词语学以致用的能力呢?这里我有个建议:就是连词成文。
例如,用“田圃、 喧嚷、 洗礼、 襁褓、 润如油膏”这几个词语连成一段100字左右的文字。
我们来分享下学生的习作:在初春广阔的田圃上,每寸土地都播种下沉甸甸的希望,新翻过的泥土黑黝黝的,在夕阳的怀抱里,沉静的没有一点喧嚷,仿佛刚被洗礼过,又宛若新出生的婴儿,在襁褓中默默接受母亲润如油膏的爱。
这个连词成文的训练,一下子使这些词语有了生命力,在培养学生理解运用词语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联想、想象的能力。我们若能从词语的理解运用开始培养学生,他们的写作基础会更扎实。感兴趣的老师可以尝试一下。
二、读写结合,再关注特殊句式的模仿训练
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特殊句式的训练,我们看一下学生的习作:
不必说绿油油的菜田,高大的杨树,清澈的池水,美丽的花朵;也不必说鱼儿在池塘中嬉戏,鸟儿在树林中打闹,五彩的蝴蝶悠闲地点在花朵上,贪婪地吮吸着花的芬香。单是半人高的野草丛内就有数不尽的欢乐。
从表面上看这是句式的模仿,实质是深刻理解特殊句式的内涵后,辨别清楚内在的逻辑关系,由浅入深地表述。利用一个特殊的句式,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和思考,为我们展开一幅又一幅生活的画卷。
三、读写结合,注重精析模仿精彩段落的描写
如杜寅润老师在《春》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中,通过精析春草图、春花图来学“正侧面描写相结合、虚实结合”两种写景方法,同时又调动多种感官,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在找准训练点之后,练习了几个精美片段。现有例文如下:
海棠、槐树、紫藤,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争抢着绽放……空气里充满了或清淡或浓郁的芬芳,简直像要把整个大地都熏香了……这样一季繁花,这样一个春天,鸟儿四处是:在枝桠间筑巢的,在树?~间唱歌的……
这篇文章,她寻找的读写结合训练点是对精彩语段的学习和模仿,让学生在写作时有个很好的抓手。
四、读写结合,我们更要揣摩整个篇章写作手法的运用
郑春萌老师在探索《阿长与山海经》的写作手法基础之上,又用《最美的善举》这篇文章进一步拓展,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进行了充分的指导训练。除此以外,像托物言志、以小见大、借景抒情等,我们都可以结合课例适时训练。
例如,杜祖平老师对《乡愁》的教学设计,也是在充分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寻找到读写结合的有效训练点。他在解读诗歌环节抛砖引玉用下水文,引导学生以散文的形式,解读诗歌中学生喜欢的章节。学生习作如下:
《乡愁》第三段
李梓墨
秋风萧瑟,枯叶纷纷,一层层地盖在那座矮矮的坟墓上。一个中年男人跪在坟前。墓碑上刻的是母亲的名字……写满思念的信再也寄不到母亲的手中;满含辛酸的诉说,母亲再也不能听见;久别故乡的自己,再也看不到母亲和蔼的面容,只有眼前这座矮矮的坟茔。
一首《乡愁》,杜老师能从多个角度找到读写结合的联接点,挖掘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我们呈现的不仅是具有实效的课堂,更是充满魅力的课堂。
我们语文教师要充分解读文本,努力从不同文体、不同体裁的字词句段篇章的阅读中,寻找到合适有效的训练点,运用得当能同时提升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不管是“一物一感”,还是“一课一得”,希望我们都能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教学路径。
参考文献:
[1]靖永存.语文教学有效性研究[J].快乐阅读,2012(29).
[2]赵景瑞.优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透视[M].北京:中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