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梁凤华-中国地质科学院.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梁凤华-中国地质科学院

附件4: 中国地质科学院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 专业组阅档、评估意见记录表(个人填写部分) 姓 名 现任专业职务 及时间 工作单位 出生年月 外语 成绩 计算机成绩 梁凤华 助理研究员,2009.07-今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1978.10 免试 免试 学历、学位 毕业学校及专业 毕业时间 现岗位及专业 年度考核结果 博士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2009.06 地质科学研究,构造地质学 合格 任现职以来取得的主要成果 论文 专著 报告 题目 刊物名称(时间) 排名 级别 西藏罗布莎-泽当蛇绿岩体的构造产出与侵位机制探讨 岩石学报,2011.11 1 中文SCI 胶北地体中的深层次拆离构造:扬子板片折返的板上响应 岩石学报,2011.04 1 中文SCI 苏鲁榴辉岩在俯冲峰期-折返早期的递进塑性变形过程及对超高压变质岩石折返动力学的启示 岩石学报,2009.07 1 中文SCI 两大典型构造背景深部地幔岩石流变学特征的对比研究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结题验收报告,2011.10 1 一般项目 西藏罗布莎蛇绿岩的成因和侵位机制探讨:来自矿物化学、构造变形及地幔流变学的证据 博士后工作报告,2011.11 1 一般项目 获奖 情况 获奖名称 排 名 任现职以来公开发表的论文、专著;评审通过的报告等代表作,研究员限5-7篇、副高限3-5篇。 注2、刊物级别指:国际SCI(EI)收录、中文SCI(EI)收录、中文核心期刊、一般期刊,报告(评审)级别指:国家项目、省部项目、一般项目 (不得改变表格格式,用A4纸打印) 中国地质科学院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 专业组阅档、评估意见记录表(个人填写部分) 任现职以来承担项目 项目名称(起止时间) 项目来源 项目经费 承担任务 西藏罗布莎蛇绿岩中地幔岩流变学及对铬铁矿成因机制的探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万元 项目负责人 两大典型构造背景深部地幔岩石流变学特征的对比研究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 10万元 项目负责人 自我评估报告(不超过800字): 本人于2009年6月博士毕业于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构造地质学专业,并取得助理研究员任职资格,2009年7月进入地科院地质所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11年11月出站成为地质所正式职工。 任职以来,在合作导师和地质所领导的指导关怀和严格要求下,本人在政治思想认识和业务能力方面都有了显著提高: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单位管理制度,严格要求自己,做到经费使用遵纪守法,科学研究认真严谨;参加了大量野外地质工作,强化了野外基本功,为取得扎实的第一手科研材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参加了相关专业技能的培训,提高了自身的专业技术能力。 两年来,共获得两项科研项目经费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地质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为本人独立开展科研工作提供了保障,也为项目管理积累了经验。参加了合作导师许志琴院士主持的地调工作项目的研究,并作为副负责人参与项目管理,其他还参加了多项项目的相关研究工作,与同事们合作融洽。 两年来,主要在罗布莎蛇绿岩的成因、侵位机制,和扬子板块折返的板上响应等方面取得新的研究进展: 对罗布莎蛇绿岩进行的矿物化学、构造变形及流变学的综合研究,既证明了地幔橄榄岩和铬铁矿形成于岩石圈地幔的熔融分异,也发现了橄榄石中保存的深部地幔信息,提出罗布莎地幔橄榄岩和铬铁矿的地幔柱与洋脊下岩石圈地幔交互作用的成因模式;确定东西向延伸的罗布莎蛇绿岩体为由两条南倾的大型逆冲型韧性剪切带限定的倒转构造岩片,先后经历了由北而南仰冲侵位和由南而北倒转逆冲两期不同的侵位演化;发现一种新型橄榄石组构(100)[010],探讨了其可能代表的特殊地幔流变环境。 对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北缘胶北地体基底中两条深层次韧性拆离断层的研究,确定了扬子板块俯冲-折返的板上拆离构造的运动学特征和形成、活化年限,提出胶北深层次拆离构造是扬子板块折返后期板上伸展的响应。 任职期间,共发表第一作者论文3篇(SCI),其他作者论文5篇(SCI),参加两次国内学术研讨会,完成2部技术报告。 申报人签字: 年 月 日 (不得改变表格格式,用A4纸打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