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北地区民乐式锰矿成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大学化学.PDF

湘西北地区民乐式锰矿成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大学化学.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湘西北地区民乐式锰矿成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大学化学

  地 质 科 学   2014年 1月 CHINESEJOURNALOFGEOLOGY 49(1):305—323 - doi:10.3969/j.issn2014.01.022 湘西北地区民乐式锰矿成矿 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1 1 2 匡文龙  李雪宇  杨绍祥 (1.湖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湖南湘潭 411201;2.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405队 湖南吉首 416007) 摘 要 在野外考察和室内综合研究基础上,从地层岩性、岩相古地理、地质构造等成矿地质 条件的分析入手,结合稳定同位素测试数据分析,以古丈锰矿田中的野竹锰矿为例,对湘西北 民乐式锰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机制进行了探讨,认为区内成矿物质(锰)是多来源的, 但主要来源于海底火山活动。在成矿作用过程中,堆集在火山喷口附近的沉积物被烘热的海 水淋滤改造,从中析出锰质;由热海水体所挟带,随海流迁移,成矿物质在裂陷槽中沉积下来 富集形成锰矿床。民乐式锰矿床属离火山喷发中心较远的海底火山喷发—沉积锰矿床。 关键词 民乐式锰矿 成矿地质特征 矿床成因 湘西北 - - - 中图分类号:P61842,P618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14)0130519 湘西北地区锰的成矿受地层、岩性、古构造、岩相古地理等因素的联合控制,沿深大 断裂带形成了重要的锰矿带,带内锰矿床(点)成群分布,远景资源量巨大,是湖南乃至全 国重要的锰资源后备基地之一。由含矿地层和成矿作用特征分析,区内锰矿床均为典型 的沉积矿床(本文称为民乐式锰矿),可分为花垣民乐、古丈和凤凰 3大锰矿田,并以民乐 大型锰矿床为代表。近年来,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405队在花垣摩天岭、古丈野 竹、古丈大龙一带开展的国土资源大调查,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本文在大调查有关成 果的基础上对野竹锰矿床成矿地质特征进行探讨,以期对该区民乐式锰矿床成因的理论 研究有所补充,对该区锰矿产的找矿勘探实践有所促进。 1 区域成矿背景 湘西北地区位于上扬子地块的东南边缘,跨上扬子地块和江南地块两个二级大地构 造单元 (图1)。区内经历了武陵、雪峰—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喜马拉雅4个发展 阶段(湖南省地质矿产局,1988)。发育有摩天岭背斜、桑植复向斜、古丈复背斜、涂乍— 禾库复向斜等 级褶皱,这些褶皱构造的存在基本控制了本区矿产的产出位置。 Ⅰ 区内发育有花垣—张家界断裂、吉首—古丈断裂、麻栗场(为保靖—铜仁—玉屏深断 裂之北段)等 级断裂构造,它们共同组成了湘西北地区的深大断裂构造带,并在区域上 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编号:TS11027)和湖南省国土资  源厅项目“湘西北铅锌富集机理研究”(编号:B41101)资助。 匡文龙,男,1966年 8月生,博士,教授,矿产普查与勘探学专业。Email:kuangwenlong2002@sina.com - - - - 稿回。 306 地 质 科 学 2014年 图 1 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图 Fig.1 Tectonicsketchofthestudyarea 起着重要的控岩导矿作用。这些规模宏大的褶皱和断裂,共同构成了湘西北地区的主体 构造轮廓,构造线方向由北北东逐步往北东、北东东、近东西向偏转,形成一个“北东收 敛、南西撒开”的帚状弧形构造形态 (图2);在其生成—演化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