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薄型化音箱优化设计-电子工程专辑
薄型化音箱優化設計
作者 :丘建青 、葉檠蒲 / 淡江大學
日新月異的電子產品不斷地推陳出新,隨身型式的 3C 產品如筆記型電腦
(Notebook) 、超薄型筆記型電腦(Ultrabook) 、平板電腦(Tablet) 、智慧型手機(Smart
Phone) 由於空間的限制,往往造成其中的揚聲器在低頻的表現不佳,為追求強化
在筆記型電腦中揚聲器在低頻的表現,同時兼顧在有限條件下能夠完成,讓一般
使用者有完整的聲覺享受 。
揚聲器是一種將電子信號轉換成聲音的電子元件,它可以由一個到多個單位元件
來組成所謂的音響組。揚聲器在音響設備中是一個最薄弱的元件,而對於音響效
果而言,它又是一個最重要的部件。當交流電流透過電磁,壓電或靜電效應,使
其膜片振動並與周圍的空氣産生共振而發出聲音。揚聲器按動作原理和結構分動
圈式、電容式、壓電式、電磁式、電離子式和氣動式揚聲器等。
揚聲器還分爲內置揚聲器和外置揚聲器。外置揚聲器指的是一般音箱。內置揚聲
器是指3C 產品具有內置的喇叭,如此不但可以透過耳機插孔,還可以透過內置
揚聲器來聆聽3C 產品發出的聲音。
揚聲器還可依照其表現區分為高頻揚聲器、中頻揚聲器及低頻揚聲器。此三種類
別原理上相同,組織構造就有所差異,其元件大小由大至小分別為低頻至高頻。
在筆記型電腦架構中,由於既有空間的限制,往往造成筆記型電腦中的揚聲器在
低頻的表現不佳。
提升低頻的方式主要有三種:
1. 導音管的設計,主要理論為在 1961 年Neville Thiele 於澳大利亞的IRE
會議上提出揚聲器在不同密閉空間及管路設計的差異;
2. 選擇振膜材質、尺寸大小、刻痕及動圈的圈數,改變這些元件對揚聲器
表現的影響;
3. 調整音箱空間的大小。
為了簡化設計的困難度,又需保有原本的良好特性表現,因此進行以下實驗來進
行驗證。
以無響室進行揚聲器設計驗證
Copyright © 2013 eMedia Asia Ltd.
電子工程專輯網站()所有內容均受版權保護
無響室(anechoic chamber)一般均建立在較無背景噪音之地點場所,目的是為了隔
離環境噪音(background noise)的干擾 ,因此又稱為聲波無反射室。
無響室依其結構設計可分為半無響室(semi-anechoic chamber) 以及全無響室
(anechoic chamber)兩種,其主要差別在於全無響室具有全面性的吸音材料,其中
地板部分以鐵網來架構地平面;而半無響室則是在地板上使用具有反射性質的地
板 。本實驗採用符合國際標準ISO 3745的全無響室來測量 ,如圖一所示。
圖一 無響室
在無響室內用來收音量測的麥克風,所選用的標準麥克風必須用來測量待測物聲
壓及頻率響應的特性,故此標準麥克風必須具
有:
(1) 良好的靈敏度 ;
(2)其噪聲級數低 ;
(3)均勻的頻率響應特性。
另外,不同尺寸麥克風其本身所具有的敏感度
與頻率範圍皆不相同;標準麥克風均為動圈式
麥克風,當尺寸越大,敏感度越高,頻率範圍
越低。本實驗採用LMS31 Microphone來做量
圖二 LMS31 Microphone 測,如圖二所示。
Copyright © 2013 e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罗斯蒙特405 紧凑型一次元件 - Emerson.PDF
- 缝合线有机质富集及流体运移意义-石油科学通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PDF
- 罗森伯格FTTx-ODN 技术手册 - Rosenberger.PDF
- 美和学校财团法人美和科技大学服务项目表农水产品检验服务中心.PDF
- 美国矿山修复治理保证金的构建和启示-中国浦东干部学院.PDF
- 美术科单元教学活动设计.DOC
- 美学资源共享(1503 KB ).DOC
- 美实验证实人类存在卵原干细胞.PDF
- 美洲鲥鱼卵巢发育规律和性类固醇激素变化研究-中国工程科学.PDF
- 羚羊铁矿石工艺矿物学 - Journal of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 东北大学.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