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海洋的呐喊.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来自海洋的呐喊.doc

来自海洋的呐喊   海洋看上去是那样的无边无际,蔚蓝美丽,它的鱼类资源是全球30亿人口的蛋白质主要来源,渔业和水产养殖业甚至保证了世界上10%~12%人口的生计。几个世纪以来,人们以为海洋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并认为海洋幅员辽阔,人类的行为不会给它带来什么影响,于是将其作为污染物的倾倒地。然而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海洋毕竟包容有限,在很多海域,人类的行为甚至已经触及海洋的可持续性底线。从石油工业、海运、捕捞到污染,从沿海围垦、开发到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已经对海洋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短视的   过度捕捞   曾经,人们以为海洋的鱼类资源是取之不尽的,然而今天,人们发现这样的观点大错特错,世界鱼类资源正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很多近海渔业已经衰落,一些传统鱼类甚至已经被捕捞殆尽,人们只好将目标转向新的海洋物种,捕捞船队不得不进入更深的海域。   如今,随着渔船、渔具和鱼类勘探设备的技术发展,人类甚至已经可以在2000米的深度进行海底拖网捕捞,一些深海鱼种也开始面临被过度捕捞的问题。   “琐碎金鳞软玉膏,冰缸满载入关舫。”这是清代诗人王莳蕙描写渔民捕捞野生大黄鱼满载而归时的场景。大黄鱼有中国的家鱼之称,主要在舟山近海一带繁育,如今千金难求的野生大黄鱼在20世纪70年代前一度鱼多成“灾”,价格低廉。   当时为了帮渔民解决捕捞的大黄鱼过剩的问题,吃大黄鱼甚至还成了一种爱国行为。然而短短的二三十年时间过去,野生大黄鱼产量锐减,濒临灭绝,现如今已经很难再在鱼市上看到它们的身影了。   很多人不禁会问,野生大黄鱼为什么消失了?其实并没有其他原因,竭泽而渔是造成野生大黄鱼消失的主要原因,野生大黄鱼的遭遇是人类对海洋的过度索取和短视行为造成的。   当年的渔民采用了一种称为敲罟的作业方式,即许多渔船一起敲竹板。由于大黄鱼属于石首鱼科,头骨中有两枚耳石,敲竹板的声波传入水中,会引起黄鱼耳石的共振,无论大鱼小鱼,一律昏迷死亡,基本上被一网打尽。这样的灭绝性捕捞彻底终结了统治中国海洋渔业数千年的野生大黄鱼时代。   同样的故事还发生在金枪鱼、马林鱼、旗鱼等鱼类物种的身上,在过去半个世纪里,这些鱼类的数量已经严重下降,难以恢复往日的丰饶了。   消失的   珊瑚礁   除了过度捕捞,海洋生物栖息地的丧失和退化也是导致海洋生物种群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作为众多海洋生物栖息地的珊瑚礁主要分布在南、北纬度30°之间的热带浅海环境中,其中以太平洋的中部和西部、澳大利亚的东北沿岸、印度洋的西部,以及北大西洋西部的百慕大群岛至巴西一带的海区为最多,中国的海南省、台湾省及雷州半岛等沿岸也有分布。   珊瑚礁就像海底森林,不仅能为海洋生物提供繁衍栖息的场所,而且能净化海洋,抵御海水侵蚀海岸。   有超过25%的海洋物种生活在珊瑚礁上,有大约8.5亿人生活在距离珊瑚礁不到100千米的地方,依赖珊瑚礁提供食物或经济来源。   有研究表明,在过去的30年里,作为海洋生物重要栖息地之一的珊瑚礁由于持续增加的捕捞,以及沿海农业、森林砍伐、航运导致的水质恶化,加上全球变暖带来的海洋温度上升和海水酸化,遭受到了无法逆转的严重破坏。   甚至有研究人员估计,按照目前的气候变暖和海水酸化情况,到2050年,珊瑚礁也许将不复存在。   ?陌拇罄?亚大堡礁的遭遇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到目前珊瑚礁面临的问题。近年来,作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珊瑚礁聚集区,大堡礁经历了两次大型的珊瑚白化事故,将近90%的珊瑚失去了原有的色彩。   科学家们担心,全球变暖引发的海洋温度上升和海水化学成分改变,将加剧珊瑚的生存困境;而澳大利亚东部的洪水裹挟着农业废料、有毒化学物、土壤沉积物等冲入近海水域,也将进一步破坏珊瑚的生存环境;不断升温的全球能源贸易刺激着澳大利亚的煤炭海运出口,更是引发了环保人士对大堡礁海域水体污染和生态破坏风险增加的担忧。   昆士兰大学的研究人员称,如果按照目前的碳排放量,最多10年,大堡礁的珊瑚就会全部死去。   可怕的   陆源污染   其实,海洋污染最大的源头还是在陆地。在世界上许多地方,污水未经处理或者未经有效处理,就被排放到海洋中。   半个世纪之前,向海洋倾倒垃圾还是全球各国普遍采用的垃圾处理方法,直到20世纪70年代,人们才意识到了这一行为的危害性。   垃圾在海洋中能够远距离漂移,不但扼杀珊瑚礁,而且伤害海洋野生动物。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中,有至少17%的海洋物种因为可能吞食垃圾或是被垃圾缠绕而进入濒危物种名单。   特别是,垃圾中的塑料碎片由于其数量巨大和在环境中难以降解的特性已经受到了广泛关注。   据估计,目前有多达25万吨的塑料垃圾漂浮在海洋中,这还不包括微小的塑料颗粒。海洋生物误食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