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地质学-绪论.ppt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石油地质学-绪论

绪 论 Introduction 内容提要 一、《石油地质学》 的性质和任务 二、《石油地质学》的特点 三、油气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四、我国石油工业发展历史 五、当今世界油气勘探新技术、发展新动向 绪 论 一、《石油地质学》 的性质和任务 我国幅员辽阔,包括了960万Km2的陆地面积和670万Km2海洋面积,沉积盆地很多,沉积岩系分布普遍,不仅拥有巨大的陆相沉积盆地,也拥有海相碳酸盐岩系发育的海相沉积盆地,在这些盆地中蕴藏着大量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那么,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在地下怎样分布?油气的分布又受那些自然条件的控制?到什么地方去寻找它们?这些问题我们将在《石油地质学》中找到答案。 因此,不仅是石油地质专业的专业骨干课程,也是所有石油勘探工作者的理论基础课。 绪 论 一、《石油地质学》 的性质和任务 (一)、性质 研究地壳中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过程、产出状态、分布规律的科学。 它是矿床学的一个分支,是在油气勘探和开发的大量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门新兴学科。 直接研究对象:油气藏(基本特征,形成要素,形成原理,分布规律)。 绪 论 一、《石油地质学》 的性质和任务 (二)、任务 综合运用石油地质学(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等多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认识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规律,查明地下油气分布,指导油气勘探工作,为国家找到更多的油气资源,同时进一步发展石油地质学理论。 绪 论 二、《石油地质学》的特点 (一)、实践性: 综合了世界各国油气勘探的新成果、新发现和油气分布的规律, 概括总结起来的科学原理, 它来自生产实践, 进而又指导生产实践, 故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点。 (二)、理论性:地下深处的石油天然气, 它们的生成、运移、聚集、保存、储存及分布规律等都有其自身的完整性和理论, 系统的理论是油气勘探和开发的理论依据。 (三)、综合性:以石油地质理论为依据, 运用地质的(岩石学,沉积岩和沉积相,构造地质学)、地球物理的(物探,测井)、地球化学的、钻井(试井,生产数据)的各种资料和信息, 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综合研究, 对一个地区或盆地油气资源进行综合评价, 预测储量及其分布, 为油气勘探部署和规划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绪 论 二、《石油地质学》的特点 (四)、专业性 油气均属流体矿产(与固体矿产不同,勘探特别是开发方式不同), 而且 (1).化学成分均很复杂 (2).具有流动性 生成的地方不一定是现在聚集的地方, 受多种因素控制。 (3).油气水常常伴生 (4).勘探开发主要靠打井 绪 论 三、油气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一)、优质的燃料, 重要的能源 1.发热量高:据测算, 下列燃料发热量(热值,千卡/Kg): 木材 泥碳 褐煤 烟煤 无烟煤 石油 汽油 天然气 2000-5000 2000-3500 2000 5000 6500 10000 11000 7000-12000 2.燃烧完全: 引火方便 不留灰烬 污染小 3. 使用、运输方便 称谓工业的血液 机器的粮食。 绪 论 下图为1990年—2000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石油天然气所占比例的变化情况。 绪 论 三、油气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二)、重要的化工原料 1.三大合成材料的原料 合成——纤维、橡胶、塑料 2.农药、化肥、医药、染料等的原料 3.可提取3000多种化工产品,应用到各个领域 (三)、战略上不可缺少的物资 引发海湾战争 绪 论 四、石油工业发展概况 (一)、世界油气勘探历史 三千多年的历史 已成为许多国家能源支柱产业 大体上可以把油气勘探历史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1840年以前,初期阶段—油气苗找油 油气的发现是根据地面油气显示,并且寻找油气并不是钻探的主要目的,它常常是钻盐水井的副产品,并作为制盐的燃料,在这一时期没有应用任何地质理论。并且钻探技术落后,整个石油工业处于们萌芽阶段。 绪 论 第二阶段 1840~1940年 中期阶段—找背斜构造 加拿大Hunt(1861),美国white(1885)和奥地利(Hofer,1888)先后提出了“背斜聚油论”,这个理论的应用推动了石油地面地质调查工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