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家上课课件高考题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1.(2015·福建文综·41)材料一 御史台是唐代的最高中央监察机关。唐太宗注意以御史治吏。他采纳御史大夫李乾祐的奏请,增设殿中侍御史和监察御史各二人。贞观末年,“于台中置东西二狱”,委御史台有“鞫(jū:审问)案禁系”之权。 ——摘编自邱永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史》材料二 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故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 ——摘自吴兢的《贞观政要》卷二《求谏》(1)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以御史治吏的主要特点。(6分)(2)材料二中唐太宗认为隋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唐太宗是如何做到君明臣廉的。(10分) 1.(2015·福建文综·41)材料一 御史台是唐代的最高中央监察机关。唐太宗注意以御史治吏。他采纳御史大夫李乾祐的奏请,增设殿中侍御史和监察御史各二人。贞观末年,“于台中置东西二狱”,委御史台有“鞫(jū:审问)案禁系”之权。 ——摘编自邱永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史》(1)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以御史治吏的主要特点。(6分) 材料二 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故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 ——摘自吴兢的《贞观政要》卷二《求谏》(2)材料二中唐太宗认为隋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唐太宗是如何做到君明臣廉的。(10分) 练习. (2015?江苏单科?24)唐太宗论“明君”执政之“君道”,为此后历代帝王所推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贞观元年,太宗令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修定法律,并说“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不可任情以轻重”。此后,太宗提出:“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岂如广任贤良,高居深视,法令严肃,谁敢为非?”贞观二年,太宗问魏征:“何谓为明君?”魏征说:“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太宗以为然,并说“主欲知过,必藉忠臣”,“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贞观期间,太宗屡屡对“一士之谔谔(直言)”表示“此言是也,当为卿改之”,并赐绢帛。贞观六年,太宗对侍臣说:“‘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1)据材料,就“明君”执政概括唐太宗的“君道”内涵。(3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太宗“君道”产生的客观因素。(3分)(3)以帝王政治为视角,综合评价唐太宗的“君道”。(4分) 【参考答案】(1)内涵:严肃法令,遵守法律;减少独断,广任贤良;兼听纳谏,激励直言。(3分)(2)因素:隋朝无道而亡(农民战争的威力);传统儒家的民本、仁政思想;大乱初定,经济凋敝。(3分)(3)评价:唐太宗的“君道”是古代开明政治的典范,促成了封建治世的出现,成为古代统治者的“明君”理想。(2分)但唐太宗的“君道”是为了维护李唐王朝的统治,其实施有赖于帝王的个人品质,唐太宗晚年背离了自己的这一“君道”。(2分) 【规律总结】评价古代政治家功过的一般方法为结合政治家的活动一分为二地评价。一般从以下角度进行归纳评价:是否完成国家统一,推动历史发展;是否调整政治措施,保持社会安定;是否调整经济措施,重视改善生产条件,促进经济发展;是否采取措施,促进文化繁荣;是否采取措施,巩固国家统一,促进各民族的融合与团结;是否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 3.(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 北宋时,皇帝鼓励官员议政。苏轼称:“自建隆(北宋第一个年号)以来,未尝罪一言(谏诤)者。”士大夫也以天下“安危治乱”为己任,积极议政,上书言事蔚为风气。包拯任监察御史时,曾弹劾包括宰相在内的多名朝中大员;后任开封府尹,善于断案,执法刚正不阿,对贪官嫉恶如仇。“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平民)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拼多多法律顾问岗面试题库参考答案和答题要点.docx VIP
- 腾讯法律顾问岗面试题库参考答案和答题要点.docx VIP
- 小米法律顾问岗面试题库参考答案和答题要点.docx VIP
- 网易法律顾问岗面试题库参考答案和答题要点.docx VIP
- 惠普HP DeskJet Ink Advantage Ultra 4800 系列参考指南.pdf
-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学案(记忆清单+分层训练)(2024年).doc VIP
- DB32T 5071-2025长江江苏段污染物接收船舶作业条件及要求.docx VIP
- DB32T 5071-2025 长江江苏段污染物接收船舶作业条件及要求.docx VIP
- 短视频拍摄与剪辑:拍摄商品短视频PPT教学课件.pptx
- 简约中国烟草局工作专业PPT模板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