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的主要文学思想.pptVIP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心雕龙》的主要文学思想

* 六朝文 《文心雕龙 · 知音》 《陶渊明集序》 《文心雕龙》的主要文学思想 《文心雕龙·知音》篇的文学批评观点 萧统对陶渊明是如何评价的 萧统《陶渊明集序》在陶渊明研究史上 @有何重要意义 刘勰校经楼(山东日照) 一、刘勰的生平 刘勰,山东莒人。世居京口(今江苏镇江)。 生活于南朝齐梁间,中国古代 最著名的文学理论家。 他写的《文心雕龙》是 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文学批评 理论专著。 他精通儒学和佛学, 在文学方面有卓越的见解。 《文心雕龙》奠定了我国 古典文学批评的理论基础, 对后世文学的发展影响极 大,被誉为中国古代 “艺苑之秘宝”。 二、《文心雕龙》的主要内容 《文心雕龙》共10卷,50篇。原分 上、下部,各25篇。全书包括四个重要 方面。上部,从《原道》至《辨骚》的 5篇,是全书的纲领,而其核心则是《原 道》、《征圣》、《宗经》3篇,要求一 切要本之于道,稽诸于圣,宗之于经。 从《明诗》到《书记》的20篇,以“论文序笔”为中心, 对各种文体源流及作家、作品逐一进行研究和评价。以有 韵文为对象的“论文”部分中,以《明诗》、《乐府》、 《诠赋》等篇较重要;以无韵文为对象的“序笔”部分中, 则以《史传》、《诸子》、《论说》等篇意义较大。 下部,从《神思》到《物色》的20篇(《时序》 不计在内),以“剖情析采”为中心,重点研究有关创 作过程中各个方面的问题,是创作论。《时序》、 《才略》、《知音》、《程器》等4篇,则主要是文 学史论和批评鉴赏论。下部的这两个部分,是全书最 主要的精华所在。以上四个方面共49篇,加上最后叙 述作者写作此书的动机、态度、原则,共50篇。 三、《文心雕龙 · 知音》 (一)内容 1、分析“知音难”的主要原因 (1)“贵古贱今” (2)“崇己抑人” (3)“信伪迷真” 2、分析“文情难鉴”的原因 “知多偏好,人莫圆该。” 3、提出“博观”的原则和“六观”的鉴赏方法 (1) “博观”: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2)“六观”: 位体 置辞 通变 奇正 宫商 事义 4、提出文学鉴赏的目的 (1)对文学作品情思的理解 “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2)对文学作品独特价值的发现 “见异唯知音耳。” 古琴台 (湖北武汉) (二)艺术特色 《文心雕龙》显示出典型的骈文色彩。 1、句式精工整饬,两两骈出。 2、大量运用典故,呈现出典丽缜密的风格。 3、音调和谐流畅,读来琅琅上口。 一、萧统生平简介 萧统(501—531),字德施,南朝兰陵人(今江苏武 进人)。南朝梁武帝的长子,于齐中兴元年(501)九月生 于襄阳。天监元年(502)十一月,萧统被立为皇太子。 他生来聪颖,3岁时受学《孝经》、《论语》,5岁时通 读《五经》,全都能理解和通读。天监十四年(515)正 月初一,梁武帝在太极殿前给萧 统加戴太子冕。加冠礼之后,梁 武帝便让他省览朝政。平素喜研 究古代典籍,或者与学者土人商 讨古今事理,继而便写文章著述。 编成了30卷的《文选》稿本,收 秦汉以来诗、文、赋、论等各种 文体共700余篇。这是我国最早 的诗文总集。中大通三年(531)四 月,萧统去世,时年31岁。 昭明读书台(浙江乌镇) 昭明台(湖北襄樊) 《增华选文图》,江苏镇江 二、《陶渊明集序》的思想内容 第一部分: 作者泛论立身处世的人生态度。 世间两种截然不同的处世态度: 1、“自衒自媒” “士女之丑行” 2、“不忮不求” “明达之用心” *

文档评论(0)

yanpizhu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