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教版历史选修1课件:第九单元第4课
第4课 戊戌政变 戊戌六君子 图文探究 昙花一现的现代化 (图一)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 (史学家胡绳语),在已成定局的悲剧面前,以“成事不说”为由纷纷散去。 但是,他们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却流传甚 广,以致成为一场“现代化”运动的先声。 (图二)在《忧时七上皇帝书》的感召之下,年轻国君在颐和园行宫(而非紫禁城内正式议政的勤政殿)与一位“秀才”共谋国是。(图三)但是,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代化”运动,却在京城菜市口的刑场上画上了“休止 符”…… 【综合探究】 (1)具体解释“已成定局的悲剧”和图一暗喻的历史事件及其影响。 (2)年轻国君与“秀才”共谋国是指的是什么事件?为什么说上述历史事件是一场“现代化”运动? (3)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代化’运动”失败的原因何在? (4)图三释文没有用“画上了‘句号…’”,而是用“画上了‘休止符’”,这里的深层含义何在? 【思路引领】结合图文材料不难回答第(1)问和第(2)问中的前一问;第(2)问中的后一问,要结合该事件的突出特征进行思考回答;第(3)、(4)两问实际上是要求回答戊戌变法运动的深远历史影响。 【尝试答题】 (1)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公车上书”推动了当时维新运动的兴起。 (2)光绪帝召见康有为讨论维新变法事宜。戊戌变法是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发生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试图通过实行君主立宪、发展民族工商业来摆脱民族危机, 光绪帝颁布的变法法令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维新派的主张。因此,戊戌变法是一场通过变法而进行的现代化运动。 (3)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 (4)戊戌变法使维新思想得以广泛传播,使“变革”成为不可遏止的思想潮流,中国的近代化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止步。 一、学思之窗 想一想:谭嗣同这些言行反映了维新志士何种风貌? 提示:一方面表现了维新志士浓烈的爱国情操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同时也说明了他们对变法简单而偏颇的认识。 教材答疑名师指津 二、本课测评 1.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艰难生 存,力量薄弱;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弱小,以民族资产阶级为主要阶级来源的新势力力量有限;旧势力的阶级根基封建势力在中国有千年的历史,力量雄厚;且朝廷中慈禧和光绪帝是制约和被制约的关系; 悬殊的力量对比是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新势力在变法过程中没有发动群众,缺乏群众基础;执行新政的地方官员阳奉阴违,新政无法落实;变法采用“和平”“合法”的手段和自上而下的方式;对帝国主义的幻想,等等。? 2.戊戌变法的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变法图强、救亡图存是变法的直接目的,体现了爱国性;进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尝试,发展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进步潮流和趋势;变法的思想基础是资本主义学 说,抨击封建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文化,就是促进近代思想的启蒙,就是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影响;戊戌变法运动是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 三、学习延伸 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试陈述自己的理由。 提示:(1)同意,主要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阶级本质方面分析。 (2)不同意,主要从封建势力的强大和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方面分析。 * 栏目导引 新知初探 思维启动 要点探究 轻巧突破 知能演练 轻松闯关 经典示例 技法荟萃 教材答疑 名师指津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康有为 梁启超 新知初探思维启动 课程标准 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一、新旧势力的交锋 1.背景:新政措施的推行,遭到_________势力强烈抵制和反对。 守旧 2.双方交锋措施 (1)旧势力 ①解除支持新政的光绪帝老师___________的军机大臣职务。 ②任命亲信荣禄为____________,控制京津地区。 ③大部分中央和地方官员对新政抵制。 翁同龢 直隶总督 ④荣禄等人暗中勾结,密谋由___________训政,以达到结束光绪帝主政、扑灭新政的目的。 (2)新势力 ①光绪帝革去礼部两名尚书及四名侍郞的职务。 ②任命谭嗣同等“_______________”。 慈禧太后 军机四卿 ③拉拢_____________,却不识其真面目。 ④游说列强支持落空。 特别提醒:百日维新期间,新旧势力的斗争主要集中在人事任免权和军事控制权两个方面,其中,光绪帝和维新派明显处于劣势,从而加速了百日维新的失败。 袁世凯 二、百日维新的失败 1.导火线 (1)1898年9月18日深夜,谭嗣同带着密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复合肥挤压造粒法工艺介绍.pdf VIP
- 《信息技术》高职全套教学课件.pptx
- cat挖掘机维修手册.pdf
- MG焦化公司焦炉改造工程财务可行性研究-勾稽关系分析精编版.pptx VIP
- 乡镇地震应急预案.pptx VIP
- mg焦化企业焦炉改造工程财务可行性研究案例-勾稽关系.doc VIP
- 浙科版2023版综合实践活动一年级上册《多样的职业》教学设计.docx VIP
- 建筑构造与制图--楼梯设计要求.ppt VIP
- 2025年人工智能训练师(初级)职业资格认定参考试题库含答案.docx VIP
- 皖南八校2026届高三摸底大联考“视角转换带来新发现”审题立意及范文-2026年高考语文各地名校模考卷作文导写.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