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十海洋中的流浪汉
海洋中的流浪漢-浮游動物
黃將修
海洋浮游動物乃是一群隨海流漂浮的動物,由於其游泳能力甚弱,相似於逐水草而居的流浪特性,因此又稱做海洋中的流浪漢。浮游動物涵蓋了許多不同的類群,其中橈足類不論就數量或種類皆居於極優勢的地位,因此又常被稱做海中的昆蟲。一般而言,浮游動物中有百分之七十屬於橈足類(圖10.1)。橈足類往往又是魚類或經濟水產類極佳的餌料來源,今日基隆海域有豐盛的海鮮可食用,橈足類居功厥偉。
橈足類的食性包括草食性、雜食性、寄生性以及肉食性。草食性的橈足類以浮游植物為食,雜食性橈足類則兼食浮游植物及其同類浮游動物,寄生性的橈足類則往往寄生在魚類的鰓或皮膚中,有時亦寄生在許多海洋無脊椎動物中,也常見其寄生在貝類裡面,至於肉食性橈足類則以其同類浮游動物為主食。一般而言,海洋中最常見的橈足類為雜食性橈足類(圖10.2)。
基隆海域常見的肉食性橈足類之一即為Euchaeta rimana(圖10.3),其體型在橈足類中算是比較大的,它的觸角有許多小觸鬚(seate)。據推測這些小觸鬚即是橈足類機械感受器的一部份,其功能即扮演著偵測海水中流體變化的訊息,而這些訊息可能與它的捕食或避敵有關。肉食性橈足類的口器特殊,口器的結構專為捕食浮游動物而設計。通常這些肉食性橈足類並不以其攝食附肢製造攝食的水流,使浮游植物被捕獲。
草食性的橈足類通常由其攝食附肢製造攝食流(圖10.4),所產生的攝食流將浮游植物由其第一觸角的上方或前方引入其口器附近加以攝食。有時當橈足類遇到較大型的藻類時,橈足類會利用其攝食附肢加以剪切再攝食。基隆海域附近主要的橈足類乃是草食性的橈足類或雜食性的橈足類,至於肉食性的橈足類不論種類或數量皆較為貧乏。
基隆海域附近最常見且含量甚多的橈足類之一即為Temora turbinata(圖10.5)。這種橈足類的行為比較特殊,它常常一直持續性的游泳或攝食。當我們以雷射攝錄系統錄下其行為並分析時,發現它幾乎花了99﹪以上的時間在游泳或製造攝食流,甚少看到這種橈足類停止不動的時候。這種橈足類的行為與其他的橈足類差異比較大,當我們分析它的胃內容物時,它常常攝食了不少量的浮游植物。
台灣附近海域最常見的橈足類之一即為Acrocalanus gracilis(圖10.6)。這種橈足類在台灣海域而言算是極優勢的種類。它不論在數量或出現頻率上皆極為優勢,有時它以極高的密度出現,因此它在浮游動物中扮演著極重要的角色。這種橈足類通常以浮游植物為食,所以它對浮游植物的攝食效應是很明顯的。當然它能提供給魚類或其他經濟水產類作為餌食的來源也是很可觀的,因此在台灣附近海域這種橈足類在海洋食物鏈中的能量傳遞過程中可能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
黑潮的主流終年從菲律賓往北流向台灣的東邊海域,基隆附近外海終年皆有黑潮的主流經過。橈足類中的Rhincalanus rostrifrons(圖10.7)與黑潮的關係十分密切,它常出現在黑潮流域中,因此常被當作黑潮的指標種。它的體型較大而且頭部前方有一錨狀物,因此較容易辨認。
基隆附近海域的浮游動物種類相當多,通常端足類不論種數或個體量常居於浮游動物大類組成中的前五名,它們在海洋食物網中也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且常是水團的指標生物之一,大眼端足類Eupronoe sp.(圖10.8)就是基隆海域其中之一種。
毛顎類(Chaetognath)在海洋環境中分布廣泛從底棲到沿岸及大洋之各水層皆有。雖然它們體型小通常體長只介於2~120㎜,但由於它們是橈足類的重要捕食者,因此它們在海洋食物網中也很重要。一般而言,毛顎類的含量為橈足類的10﹪~30﹪左右。基隆附近海域毛顎類也是浮游動物中的優勢大類之一,毛顎類Sagitta bedoti (圖10.9)即是其中之一種。
大部分的浮游動物其生活史的全部皆以漂浮期生活,例如:浮游橈足類,但也有不少的海洋動物,其幼體為浮游期而成體為固著性或底棲性,例如:蝦幼體、蟹幼體、珊瑚幼體或烏賊幼體等等。另一類海洋動物幼體為浮游期,成體卻是游泳性生物,例如:魚類。
基隆附近海域蘊藏了豐富的經濟性浮游動物例如:蝦幼體、蟹幼體、烏賊幼體等等,以浮游動物網拖網時常常在海水中可發現小烏賊的幼體(圖10.10)。由圖中可看出小烏賊幼體的形狀及色彩相當可愛,長成大烏賊時又是碧砂漁港內著名的海鮮來源之一。
圖10. 2 橈足類中的Labidocera minuta。
圖10.1 素有海中昆蟲之稱的橈足類群集。
圖10.3 肉食性橈足類Euchaeta rimana。
圖10.4 橈足類中的Undinula vulgaris 常利用其攝食附肢製造攝食流。
圖10.5 橈足類中的Temora turbinata。
圖10.6 橈足類中的Acrocalanus gracilis。
圖10.7 橈足類中的Rhincalan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