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作为旅游休闲城市的历史轨迹与文化积淀参考.pdfVIP

澳门作为旅游休闲城市的历史轨迹与文化积淀参考.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澳门作为旅游休闲城市的历史轨迹与文化积淀参考.pdf

澳门绿皮书 专 题 篇 Monograph 澳门作为旅游休闲城市的 历史轨迹与文化积淀   曾金莲∗ 摘 要:  明朝澳门开埠, 葡萄牙人来此定居经商。 华洋共处, 缔造了 澳门独特的中西旅游历史文化景观。 鸦片战争后, 澳葡政府 单方面殖民管治澳门, 推动澳门城市近代化进程, 城市街道、 交通和绿化不断得到改善, 赌博、 娼寮、 客栈、 酒店等旅游 相关行业也被纳入政府管理中。 新商业中心崛起, 城市娱乐 场所及活动逐渐丰富, 澳门成为远东舒适的休养所, 近代旅 游休闲产业得到了初步发展。 20世纪上半叶, 在世界旅游业 长足发展的影响下, 澳葡政府主动发展旅游业, 成立旅游委 员会, 组织会展旅游、 跑狗、 赛马和棒球等休闲活动, 从而 刺激了旅店、 酒店、 酒楼、 茶楼、 娼妓等旅游相关产业的发 ∗ 曾金莲, 历史学博士, 广东工业大学政法学院讲师。 016 澳门作为旅游休闲城市的历史轨迹与文化积淀 展, 使旅游业成为澳门一种特殊的商业。 抗战期间, 澳门避 难人数激增, 其旅游业空前发达。 战后, 有识之士已展望把 澳门打造成 “著名之国际游览区”。 关键词:  澳门  旅游休闲  城市史  旅游史 澳门早期旅游休闲产业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一是明清时期, 澳门中西 旅游历史文化特征形成。 随着澳门开埠, 葡萄牙人在此定居经商, 与当地华 人杂居, 共同缔造了澳门独特的旅游历史文化景观。 葡萄牙人在此建成天主 教堂、 炮台和南欧风格的市民建筑等, 并带来充满异域风情的西方文化观 念, 与体现当地华民渔耕文明的风俗习惯共存, 塑造了澳门 “中西融合” 的旅游历史文化独特性。 二是晚清时期, 澳门近代旅游休闲资源发展。 鸦片 战争后, 葡萄牙人逐步单方面殖民管治澳门, 在推动城市近代化进程中, 通 过城市绿化、 街道整修和市政管理等措施, 改善了澳门宜居环境。 同时, 富 裕华商也在澳门建成豪华府邸和园林, 营造了澳门城市休闲气氛。 尽管近代 澳门经济的国际影响力不及香港, 甚至不及通商口岸上海, 但澳门以适宜的 气候环境吸引周边达官贵人前往度假。 舒适的居住环境、 美丽的城市自然 风景和赌博等休闲业享受, 说明澳门近代旅游休闲城市资源得到了发展。 三是民国时期澳葡政府设立旅游发展管理部门, 推动了澳门旅游休闲产业 的发展。 一 中西旅游历史文化景观的形成 澳门独特的旅游历史文化景观贯穿于其独特的中西文化交往历史中。 嘉靖 三十六年 (1557年), 葡萄牙人开始移居澳门。 最能体现西方建筑文化特色的 城市名片———教堂公共建筑也随葡人定居澳门而建成。 澳门保存下来的三座最 古老的天主教堂, 圣拉匝禄堂 (又称发疯寺、 望德堂) 建成于 1557年, 圣老 楞佐堂 (又称风顺堂、 风信堂) 约建成于 1558年, 圣安多尼堂 (又称花王 堂) 约建成于1560年前。 明朝, 葡人已在澳门修筑了今天所见的天主教堂, 017 澳门绿皮书 包括嘉思栏堂、 龙嵩堂、 板樟堂、 大三巴、 东望洋堂、 大堂、 西望洋堂和圣家 ① 辣堂等。 澳门天主教堂以其瑰丽和神秘的形象, 深深吸引了明清士大夫游览 的目光。 如明朝举人陈衍虞 (1603~1688年) 出任清朝顺治年间番禺教谕时, 写下 《由香山径入濠镜澳遍游天主寺》 一诗, 极言澳门天主教堂对其触动之 大, “估客尽鸟语, 板屋异华制。 岌嶪列宝坊, 金碧竞崎丽。 ……寺魂逼目 光, 常恐迟即逝。”② 体现华民渔耕文明的村落、 中式庙宇和风俗习惯是澳门旅游历史文化特征 的组成部分。 澳门开埠后, 潜在的商机吸引了大批闽粤华人涌入澳门, “闽粤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