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涨船高”与教学成正比例的量.pdf

“水涨船高”与教学成正比例的量.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涨船高”与教学成正比例的量

“水涨船高”与教学成正比例的量 江油市胜利街小学 赵贵林 《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明确给教师提出要求:“数学思想蕴涵 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 次上的抽象与概括,如抽象、分类、归纳、演绎、模型等。学生在积 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数学 思想。” 函数思想在九义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编排体系中,应该是 无处不在,比如在“数与运算”的规律中渗透函数思想;在“空间与 图形”领域渗透函数的思想;在利用各种等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中渗 透函数思想;在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渗透函数思想。但真正让学生直 面函数知识点的还是小学六年级下册中的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 的量的教学。 什么是函数?小学数学并没有明确给出定义,只是给出了在某事 件中的相关联的两个量的一种现象,一个量(x)变化,另一个量(Y) 也随着变化,而这两种量的变化的比值(K)或者积(K)保持不变, 具备这样的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或者成反比例的量,他们的关 系就叫做成正比例的关系或者反比例的关系,这就是初级函数思想。 函数知识是一种抽象的数学知识,函数的思想是一种抽象的数学 思想。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点不太容易,需要教师在理解函 数的意义和本质的基础上,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生活中学生 较为熟悉的生动事例、场景,设计较为合理的施教方案,采取更为直 观的教学手段或者模型,进行演示;或者利用直观地函数图形进行分 析理解,引入课题和教学,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针对函数的意义和本质特征,我们试比较一下在教学成正比例的 量时的两种开课形式。 高度 cm 2 4 6 8 10 12 体积 cm3 50 100 150 200 250 300 底面积㎡ 第一位老师的导入:师生简短谈话,导入新课,出示课件课前导 入,呈现如下表格,提出要求,分小组研究 师:表中有几种量?它们是否相关联?这两种量的变化有什么关系? 师生互动,共同讨论为什么高度变化,体积也要变化呢? 师追问:什么没有改变?(目的得出底面积不变) 师:这两种量的比值(商),也就是什么(底面积)不变? 进而讨论得出判定成正比例的关系的三个条件。 最后归纳得出水的体积÷高度=底面积(一定)也就是Y÷X=K(一定) 时水的体积与高度成正比例关系。接下来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文本什么 是成正比例的量(深入理解)。 这种引入模式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其一,这种导入方式,数学化很浓,教师没有从学生生活经验进 行建构,而是直接通过观察讨论表中数据的关系让学生来进行判定, 凭空想象,学生没有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形成一个建模的过程,对学 生有一定的思维难度。其二,这种引入方式过于抽象,函数的思想没 有通过具体的现象发生,学生数学活动经验形成过于肤浅,理解有一 些费劲,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停流于表象。 看看第二位老师的导入: 师生合作做一个“水涨船高”的实验。取有刻度、且完全相同的 烧杯 6只,并排(呈直线)放在一张桌上(便于类比观察),每个烧 杯里放一只用红纸折好的小船,然后顺着烧杯壁往第一个烧杯里注入 量好的 50 毫升的水;第二只烧杯里缓缓注入100 毫升的水;第三只 烧杯里注入 150毫升的水;依次往第四只 200毫升;第五只 250毫升; 第六只 300 毫升。请学生观察每只烧杯中的小船的变化(感知变化, 做中悟)。 教师出示课件表格: 高度 cm 体积 cm3 50 100 150 200 250 300 底面积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