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评级机构的国际化挑战.doc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未雨绸缪:中国评级机构的国际化挑战 杜立辉 摘要:本文在业务发展、人才结构、国际化开拓和市场竞争格局等方面分析国内外评级机构运营状况,明确了国内评级机构与国际评级机构的巨大差距,并提出中国评级机构如何迎接国际化发展的相应建议。 关键词:债券市场 评级机构 国际化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rating agencies mainly based on business development, talent structure, internationalization development and market competition condition etc, so makes clear the huge gap between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rating agencies, and then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proposals on how China's rating agencies meet 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Key words: bond market; rating agencies; internationalization 2017年5月12日,财政部在其官方网站发布的《中美经济合作百日计划早期收获》显示,中方将在7月16日前允许在华外资全资金融服务公司提供信用评级服务,并开始申请征信许可程序。6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发布《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7年修订)》,在服务业领域取消了“资信调查与评级服务”的外资准入限制,为评级行业对外开放提供了制度基础。7月1日,央行发布2017年第7号公告,放开境外评级机构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开展业务,同时规范了境内外评级机构的业务准入。上述债券市场的重要制度性安排将极大地影响中国评级业务的发展及国际化进程,也标志着评级行业即将迈入对外开放的新阶段。因此,有必要对国内外评级公司的基本状况进行对比分析,未雨绸缪,以更好更快地促进中国评级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中国评级市场整体发展状况分析 本文以大公国际、东方金诚、联合资信、新世纪评级、中诚信国际和中债资信六家主要从事银行间债券市场评级的机构为代表,分析中国评级市场整体发展状况,通过这六家机构可以基本展现中国评级行业的全貌。 (一)收入持续提升,差异竞争充分 根据六家评级机构历年向交易商协会报送并公开披露的《信用评级业务开展及合规运行情况报告》,统计了收入情况(图1),整体评级收入由2012年的7.66亿元持续增长到2016年的13.89亿元。从竞争格局看,2016年六家机构中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为23.08%,最低的为12.10%。 数据来源:交易商协会。 数据说明:东方金诚从2013年开展业务,其2012年数据缺失基本无影响;新世纪评级2013年和2014年未披露;截至2016年末,中诚信国际通过吸收合并中诚信证评具备了公司债评级业务资质,与大公国际、新世纪评级和东方金诚一并成为中国债券市场的全牌照评级机构,其2016年数据为合并前口径。 图1 2012—2016年中国六家评级机构收入情况(单位:亿元) 2016年,六家评级机构累计为4 921个发行人合计6 340支债项进行了评级(因存在双评级甚至多评级,有少部分发行人和债项存在重复),图2为收入构成情况,可以看到在各级机构在非金融企业、金融企业、企业债和公司债评级上的市场占有率区别很大,差异化竞争较为明显。不同于其他五家机构的发行人付费模式,中债资信以投资人付费为主,因此在评级之外的其他业务的开展上更加多元,2016年2.11亿元的其他收入中,包括信用信息服务1.27亿元、证券化评级6 208万元、咨询培训704万元等。 数据来源:交易商协会。 图2 2016年中国六家评级机构收入构成情况(单位:亿元) (二)人员逐步增长,结构有待优化 2014—2016年,六家评级机构在业务扩张的同时,人员从1 422人增长到1 789人( 图3)。但人员的增速稍微快于收入增速,由此使得2016年的人均创收仅为78万元/人/年,同比减少2万元/人/年。 数据来源:交易商协会。 图3 2014—2016年中国六家评级机构人员情况(单位:人) 分析中国六家评级机构2016年的人员明细情况,可以看到,各家评级机构信评委成员中5年以上占比均在40%以上,基本能够满足工作需求。但各机构3年以上分析师平均占比仅为29%(同比提升3个百分点),远低于3年以上全员平均占比的39%(同比提升5个百分点)。六家机构之中,全员3年以上占比与分析师3年以上占比差距最大的为13

文档评论(0)

std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