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1 材料与方法蒋超梅1,罗林1,陈国云1,陈小东45.pdf

1 材料与方法蒋超梅1,罗林1,陈国云1,陈小东45.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 材料与方法蒋超梅1,罗林1,陈国云1,陈小东45

大理学院学报 第14卷 第8期 2015年8月 JOURNALOFDALIUNIVERSITY Vol.14 No.8 Aug. 2015 [DOI]10.3969/j.issn. 1672-2345.2015.08.013 脉络丛乳头状瘤的影像诊断与病理对照分析 1 1 1 2 蒋超梅 ,罗 林 ,陈国云 ,陈小东 (1.大理学院曲靖教学医院,云南曲靖 655000;2.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南通 226000) [摘要]目的:探讨脉络丛乳头状瘤的CT、MRI特征并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目的在于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 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9例脉络丛乳头状瘤的CT、MRI表现,其中5例患者行CT检查、10例行MRI检查、4例同时行CT和MRI检 查,并将影像学表现与术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肿瘤位于四脑室13例,侧脑室5例,桥小脑角区1例;肿瘤边缘呈乳头状或分 叶状18例,MRI增强后内部出现桑椹样或颗粒状强化13例;病灶内出现钙化6例,出血2例,脑积水18例。病理诊断脉络丛乳 头状瘤(WHOI级)14例,非典型脉络丛乳头状瘤(WHOII级)5例。结论:脉络丛乳头状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学特征密切相 关,病理学基础有助于理解该病的影像学表现。 [关键词]脉络丛乳头状瘤;体层摄影技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中图分类号]R814.4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2-2345(2015)08-0045-04 脉络丛肿瘤非常少见,约占颅内肿瘤的0.4%~ 19例中,CT检查9例,采用西门子公司SO⁃ 〔1〕 0.6% ,起源于脑室脉络丛上皮细胞,以四脑室及侧 MATOMDefinition双源CT进行扫描,扫描层厚和层 〔2〕 脑室三角区多见 。2007年第4版WHO中枢神经 间距为10mm,CT增强对比剂为碘佛醇,剂量为 系统肿瘤分类将其分为脉络丛乳头状瘤(I级)、非 80~100mL,肘前静脉团注,注射速率为2.5~3.0mL/s。 典型脉络丛乳头状瘤(II级)和脉络丛乳头状癌(III MRI检查 14例 ,使用 GESigna 3.0T 或SIE⁃ 级)。非典型脉络丛乳头状瘤即是其新增的一个亚 MENSIM2PACT 1.5T机器进行扫描,头表面线圈, 〔3-4〕 型 ,生物学行为上,非典型脉络丛乳头状瘤介于 视野为30 cm,行 10mm层厚,间隔2 mm扫描, 良性脉络丛乳头状瘤和脉络丛癌之间,为低度恶 T1WI (TR500ms ,TE30ms),T2WI(TR2000ms, 性、恶性倾向不能肯定或边界性恶性的肿瘤。临床 TE 90 ms),2~4次激励,矩阵256×256。常规SE 〔2〕 上以良性脉络丛乳头状瘤多见 。 T1WI、T2WI、DWI横断扫描加T1WI矢状扫描及 截至目前,关于脉络丛乳头状瘤的影像诊断国 FLAIR横断扫描,增强扫描采用Gd-DTPA ,按 内外报道均不多。由于其发生部位、影像表现等与 0.1mmol/kg给药,静脉注射后立即作横断面、矢状 脑膜瘤和室管膜瘤非常相似,术前误诊率高。本文 面、冠状面T1WI成像。 主要从脉络丛乳头状瘤的CT、MRI表现结合术后病 1.2 病理分类方法 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