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探讨西北太平洋暖季赤道罗士比波的特性 - 气象科技研究
探討西北太平洋暖季赤道羅士比波的特性
徐世裴 1 隋中興 2 吳靜軒 2 青麟 2
空軍氣象聯隊第三基地天氣中心 1
國立臺灣大學大氣科學系 2
摘 要
本研究分析 2000 年到 2009 年暖季(五月到九月) ,伴隨熱帶擾動的赤道羅士比波(ER) 。無
論透過個案分析或 EOF 分析,皆可將 ER 的 850mb 水平結構歸納成兩個類別(ER-I 與 ER-II) 。
°
ER-I 的合成水平結構沿經度方向在7.5 N有波狀的渦度中心分佈,西側為正渦度,東側為
負渦度,在同樣經度範圍的17.5˚N附近亦有波狀結構,而且跟7.5˚N的渦度中心反號 ,17.5˚N的
渦度中心伴隨較強的對流。ER-II 的水平結構呈現東北-西南傾斜並拉長,整體伴隨較強的對流。
ER-II 的強度較 ER-I 強且活動區域偏東。
ER-II 的低頻(30 天以上,LF)背景場相較 ER-I 為偏強且偏東的低頻場緯向風輻合以及偏
強的低頻正渦度環流,透過多重尺度交互作用的 ER 動能收支診斷,ER 自 LF 與 ER 的交互作
用獲得動能,ER-II 東北-西南傾斜的水平結構搭配較強的低頻場氣旋式風切,可解釋 ER-II 的
強度較 ER-I 強,另外,偏強且偏東的低頻場緯向風輻合將 ER 動能累積的過程可解釋 ER-II 活
動區域偏東的原因。
關鍵:赤道羅士比波、低頻背景場、多重尺度交互作用的 ER 動能收支
ㄧ、前言 隨著傳統觀測與遙測技術的進步,許多研究開始
分析觀測資料中的 ER 。Wheeler and Kiladis (1999 和
線性理論赤道羅士比波(Equatorial Rossby wave) 2000)對 OLR 做波數-頻率頻譜分析法,發現在對應各
是 Matsuno(1966)將不考慮背景場的淺水方程式做了 種熱帶波動的線性理論頻散關係附近都有明顯的訊號,
簡化後的其中一個波動解。ER 的振幅被侷限在熱帶 並使用波數-頻率頻譜分析將各熱帶波動從再分析資
地區,它的風場與質量場滿足地轉平衡關係,並向西 料中濾出來 。在他們的分析中,發現ER 從中太平洋
°
傳遞,緯向風在赤道上最強,輻散場與渦度場的極值 以西到印度洋有較強的振幅,最大振幅出現在140 E
° °
距赤道有一段距離並對稱於赤道。 到160 E ,10 N的區域。他們發現西太平洋 ER 的振幅
後來的研究進一步討論加入背景風場對淺水方 具有季節性,暖(冷)季時較強(弱) 。西太平洋ER 具相
程式波動解的影響。Webster and Chang 1988, Chang 位速度−5m/s ,約20 天的週期,緯向波數大約 4-5 。
and Webster 1990 提出當熱帶地區的 Rossby wave 傳遞 ER 在 中太平洋的水平結構對稱於赤道,當傳遞至
至緯向風輻合(∂u x 0)的背景場時,會因為相位速 WNP 時,北半球的訊號增強後變得不對稱於赤道 。
度與群速趨近於零,而使得波動的能量累積而振幅增 Chatterjee and Goswami (2004)發現印度洋夏季的 ER
強。Wang and Xie ( 1996)考慮垂直風切的效應,發現 水平結構向北偏移5° ,他們認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