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比较优势的确定
* * * * * * * * * * * * 中藥國際貿易 主講:關志康 Personal Profile 自我簡介 關 志 康 Jacky Kwan 百本集團主席,香港醫護學會義務行政總監,廣東食品藥品職業學院客席教授。 曾獲美國哈佛大學獎學金全數資助學費食宿,攻讀領袖管理深造課程。 持有香港大學經濟學學士和碩士學位,及香港中文大學行政人員工商管理學碩士( E M B A )學位。 獲二零一二年DHL / 南華早報香港商業獎青年企業家獎。 電郵: jacky@.hk * * 1.斯密之前的貿易思想 國際貿易理論源於商品交換和生產分工思想,研究物件從國內擴大國際。 1.1.1早期的分工交換思想 起源可追溯到出現分工交換的古希臘-古羅馬時代。 最早提出分工學說:古希臘思想家柏拉圖(Plato,西元前427—前347年) 宗教中關於貿易的最早表述:西元前4世紀的利巴涅斯 著名代表人物:湯瑪斯·阿奎那(Thoma Aquinas, 1225-1274) 利巴涅斯及其追隨者提出的地理位置不同造成產品不同的觀點,在17世紀後被擴展為生產要素稟賦、氣候、技能及偏好不同產生不同優勢,到20世紀進一步發展為赫克歇爾-俄林貿易理論。 * 1.1.2重商主義貿易觀點 -系統研究開始 約14世紀末到18世紀,資本主義資本原始積累階段 重商主義把貨幣看成財富的唯一形態(貿易是零和遊戲),把貨幣多寡作為衡量一國財富的標準。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進行貿易,怎樣鼓勵商品出口、限制商品進口以增加貨幣流入。 兩個階段: 早期重商主義(15世紀到16世紀中葉):貨幣平衡論 晚期重商主義(16世紀下半期到18世紀):貿易平衡論 傑出代表之一英國湯瑪斯·孟(Thomas Mun, 1571-1641)。他在1621年寫成但在死後二十多年才得以出版的著作《英國得自對外貿易的財富》,系統闡述了重商主義的思想。 * 1.1.3重農學派貿易觀點 17世紀下半期開始,首先在法國出現反對重商主義政策,主張自由經濟(貿易)和重視農業,從而形成重農學派。 創始人弗朗斯瓦·魁奈(Francois Quesnay, 1694--1774) 杜爾閣(AR. J. Turgot, 1727--1781)。 先驅者之一布阿吉爾貝爾(1646-1714)的《穀物論》中,穀物自由輸出是平衡生產者和消費者利益和維持社會安定和公正的唯一方法。 * 1.1.4 重商主義 局限性 1、重商主義的政策結論僅在某些情況下站得住腳,並非在一般意義上能站得住腳; 2、重商主義把國際貿易看作一種零和遊戲的觀點顯然是錯誤的; 3、重商主義把貨幣與真實財富等同起來也是錯誤的。正是基於這樣一個錯誤的認識,重商主義才輕率地把高水準的貨幣積累與供給等同于經濟繁榮,並把貿易順差與金銀等貴金屬的流入作為其唯一的政策目標。 * 1.2斯密的絕對優勢貿易理論 亞當·斯密(英國:1732-1790)首次建立市場經濟學分析框架,《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1776年 1.2.1斯密的自由貿易思想 自由交換使貿易雙方都得到好處 “絕對優勢(“自然”形成)理論”。 1.2.2絕對優勢貿易模型 一、基本假設: (1)兩個國家、兩種可貿易產品。 (2)生產兩種產品都只有一種要素投入(勞動)。 (3)兩國不同產品上生產技術不同,存在勞動生產率絕對差異。 (4)給定要素供給。要素可在國內但不能在國際間流動。 * (5)規模報酬不變。 (6)完全競爭。產品價格等於平均生產成本,無經濟利潤。 (7) 無運輸成本。 (8)兩國間貿易平衡。 二、生產和貿易模式 絕對優勢理論:各國應專門生產並出口其“絕對優勢”產品,不生產但進口其“絕對劣勢”產品。 絕對優勢的兩種衡量: (1) 勞動生產率(單位要素投入產出率) = Qj/ L。高-絕對優勢 (2)生產成本(單位產出需要的要素投入) = L / Qj。高-絕對劣勢 * 三、貿易所得 (1)貿易流向: (2)國家貿易價格可能範圍:小麥/大米交換比例(大米相對價格)應在0.5與1.25之間。 (3)均衡國際貿易價格(實際交換比例):取決於國際市場上兩種產品的供給和需求。設國際市場小麥/大米交換比例為1:1 (4)貿易所得:圖示理解如何?國際貿易價格,貿易平衡 四、理論的局限性 絕對優勢理論解釋了產生貿易的部分原因,首次論證了貿易雙方都可從國際分工與交換中獲利。國際貿易可以“雙贏”,而非“零和遊戲”。 * 1.3李嘉圖的比較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