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走进生命科学.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章 走进生命科学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 20世纪30-50年代 核能的开发和利用 20世纪50-70年代 航空航天技术的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以后 生命科学、信息科学 第一节 走进生命科学的世纪 生命科学发展简史 展望生命科学新世纪 1、生命科学发展简史 古代生命科学 近代西方 现代生命科学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和利用动植物和真菌的国家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和利用动植物和真菌的国家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和利用动植物和真菌的国家 西方对生命科学的研究始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 17世纪显微镜的发明和细胞发现 18世纪林耐创立生物分类法则 细胞学说——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 生物进化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 生物遗传规律的发现 生物遗传规律的发现 微观领域——分子生物学的建立 我国科学家的杰出贡献 宏观领域——生态学逐渐兴起 1、生命科学发展简史 (1)生命科学发展阶段 1、生命科学发展简史 (2)当代生命科学的发展方向 微观领域:分子生物学领域 宏观领域:生态学领域 (3)当代生命科学研究的重大成果 克隆羊“多利” 干细胞的研究 人类基因组计划 人体器官移植 干细胞的研究 干细胞是在生命的成长和发育过程中起“主干”作用的细胞。它的特点是既能通过分裂自我更新,又能分化,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的潜在功能。 干细胞可分为三类: 全能干细胞 多能干细胞 单能干细胞 人类基因组计划 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 HGP)是由美国科学家于1985年率先提出,于1990年正式启动的。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和我国科学家共同参与了这一价值达30亿美元的人类基因组计划。这一计划旨在为30亿个碱基对构成的人类基因组精确测序,发现所有人类基因并搞清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破译人类全部遗传信息。与曼哈顿原子弹计划和阿波罗计划并称为三大科学计划。中国承担1%项目(3号染色体3000万个碱基对) 水稻基因组计划 什么是基因组? 基因组就是一个物种中所有基因的整体组成。 人类基因组有两层意义:遗传信息和遗传物质。要揭开生命的奥秘,就需要从整体水平研究基因的存在、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基因之间的相互关系。 2、展望生命科学新世纪 后基因组学 转基因技术 基因治疗 生物多样性保护 脑科学 后基因组学 后基因组学主要包括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结构基因组学。 由全套基因组编码控制的蛋白质称为蛋白质组。 绘制人类蛋白质图谱,研究每一种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研究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什么是生命科学? 什么是生命? 生命是由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组成的多分子体系,它具有不断自我更新,繁殖后代以及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应的能力 生命的特征 ①化学成分的同一性 ②严整有序的结构 ③新陈代谢 ④生长发育 ⑤遗传和繁殖能力 ⑥应激能力 ⑦进化 第二节 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 “库鲁病”病原体的发现 假设“库鲁病”是由蛋白质引起的。如果“库鲁病”是由蛋白质引起的,那么把从“库鲁病”患者的脑组织提取的蛋白质注入健康猩猩的脑部,就会使这只猩猩发病。 证明实验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科学实验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在发现问题以后,要大胆地提出假设,通过观察和实验验证假设,并用具有重复性的实验进行验证,直至得出结论。科学实验是艰苦而富有创造性的。 维生素B的发现 维生素B的发现经历了漫长的时间。脚气病是以大米为主食的亚洲人群中经常发生的一种疾病,得病的人体重下降,食欲减退,肌肉无力,心动过速,并伴有精神症状。1882年荷兰医生艾克曼(Christian Eijkman。1858~1930)率领一支医疗队到达荷属东印度,也就是现在的印度尼西亚。艾克曼注意到脚气病在当地人群中蔓延。翌年,由于脚气病爆发并流行,艾克曼开始研究病因,最初,他根据疾病的突发性,认为脚气病可能是一种传染病,他亲自用显微镜检查病人的血液,分泌物,皮肤,却一直没有找到可能引起脚气病的病原菌。1890年他的实验鸡群中爆发了多发性神经炎,症状与脚气病相似,得病的鸡出现痉挛,颈部向后变曲,但仍然没有找到致病微生物。 维生素B的发现 这时一位饲养员用米糠代替精米,喂养的鸡个个都很健康。这一现象引起艾克曼的注意,他意识到脚气病可能是一种营养缺乏病,米糖中可能含有治疗脚气病的因子。艾克蔓把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胃饲实验。1897年艾克曼终于证明实验鸡群的多发性神经炎是由白米喂养引起,加入米糠即可治愈。他也用米糠治愈了所有求诊的脚气病病人。后来格赖恩(G·Grijns )证明米糖含有一种营养因素,1926年两位科学家Jansen和 Donath从米糠中

文档评论(0)

mwk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