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精神和大学的使命.ppt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的精神和大学的使命

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 ——和谐校园构建的两大要素 开篇 外国著名大学校长纵论大学精神 第一部分 大学的功能及其内涵 第二部分 大学精神及其载体 第三部分 大学文化及其作用 第四部分 和谐校园的构建离不开       大学精神与大学文化的培育 外国著名大学校长纵论大学精神 外国著名大学校长纵论大学精神 哥伦比亚大学校长伯林格教授 大学面临全球化挑战 牛津大学副校长威廉姆·D·麦克米伦 制定大学发展战略需要历史的眼光 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校长库特·赖纳·库茨勒 大学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 外国著名大学校长纵论大学精神 斯坦福大学教育经济学家马丁·卡诺依 大学要应对教育不平衡现象带来的挑战? 早稻田大学校长白井克彦 大学新的核心使命是创造性解决多元化社会的问题 巴黎第十一大学原校长格扎维埃·夏皮萨 真正的现代化大学应很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第一部分:大学的功能及其内涵 现代大学三项职能 东北大学现代大学办学理念 以“知识传授、知识创新、知识物化”为一体的现代大学职能观; 以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的现代大学人才观; 以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突出研究水平为标志的现代大学发展观; 以面向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重点的现代大学服务观。 蔡元培先生办大学的两个主张 一、对于学说,仿世界各国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运命者(即,仍具有学术上之价值,而未经科学证明其为谬误者),虽彼此相反,而意取其自由发展。 二、对于教师,以学诣为主。在校讲授,以无背于第一种之主张为界限。 清华与北大同时代产生,大学精神上有差异 蔡元培把“学术归学术、政治归政治、道德归道德”的办学观念,使北大结聚了许多优秀的学问家、思想家。 前提: 第二部分:大学精神及其载体 大学精神 是大学区别于其他社会机构所特有的相对稳定的健康的群体心理定势和精神状态 是大学在长期发展中积淀的最富大学特质和时代特色的精神特征 是大学群体的面貌、水平、特色及凝聚力、感召力和生命力的体现 是大学优良文化传统的结晶,是大学历久常新的动力和源泉 “清华精神”的三个特点 “北大精神”的三个特点 北京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闵维方: “大学要有一种精神” 著名大学校训及其特色 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武汉大学:“自强弘毅、求是拓新” 厦门大学:“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北京大学:“自由、平等、民主、科学” 上海交通大学:“饮水思源、爱国荣校” 中山大学:“博学、审问、明辩、慎思、笃行” 著名大学校训及其特色 南开大学:“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天津大学: “实事求是” 中国人民大学:“实事求是” 山东大学:“学无止境、气有浩然” 华中科技大学:“团结、求是、严谨、创新” 华东师大:“求实创造、为人师表” 学术民主自由是大学精神的重要标志 斯坦福大学校长卡斯帕尔:要发挥学术民主,广泛听取教授们的意见,斯坦福的校训是让“自由之风吹拂”。 剑桥大学校长理查德:大学是追求真理的,要培养独立的大学精神,营造自由的学术氛围。 学术自由包括两层涵义 第一层涵义指个人学术自由。大学教师根据其与校方所签合同,在教学和研究以及研究成果的转让上享有足够的自由。在教学上,教师可以自己选择教材、选择教学方法以及确定学生学习成绩。在研究上,教师可以自己确定研究课题、申请研究经费、组建研究队伍,并将研究成果商业化或申请专利。 第二层涵义指院校学术自由。 首先,院校学术自由可以让大学教师不因当权者或政客的指责而被除名。 其次,大学可根据教学和科研的需要拥有确定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和给谁教的自主权。 最后,大学还有权根据在职教师的表现决定晋升哪些教师、提升哪些教师的薪水、授予哪些教师终身职位,以及终止哪些教师的合同。 丁肇中对于学术自由的体会 体会之一:不要盲从专家的结论。 体会之二:做基础研究要对自己有信心,做你以为正确的事,不要因为大多数人的反对而改变。 体会之三:要对意料之外的现象有充分的准备。 体会之四:进行国际科学合作时,要选科学上重要的题目,引起参加国科学家最大的兴趣,同时,对贡献最大的国家,要有优先的认可,才能获得它更大的支持。 体会之五:要实现自己的目标,最重要的就是要由于好奇心,要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感兴趣,并且要勤奋地工作。 西南联大的启示 当年西南联大在昆明,办学的硬件并不优越,但学术环境非常良好,因而为培养出杨振宁等一批大科学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55年我国的学部委员中约三分之二出自西南联大。 杨振宁:“在条件很艰苦的西南联大学习的那五、六年,影响了我的一生。” 人工标志对大学精神具有渲染

文档评论(0)

1827350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