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欧洲治理曾被工业时代污染的莱茵河
他山之石:欧洲治理曾被工业时代污染的莱茵河
2010 年 08 月 26 日 15:35 时代周报
莱茵河是西欧第一大河,流经瑞士、德国、法国、卢森堡、荷兰等9 个欧洲国家,是沿途几个国
家近2000 万人的饮用水源,是世界上管理得最好的一条河,也是世界上人与河流关系处理得最成功
的一条河。然而,莱茵河并不是一直就这样好,曾经也号称 “欧洲下水道”、 “欧洲公共厕所”。
自19 世纪末期开始,随着流域内人口的增加和工业的发展,莱茵河的水质日益下降。到20 世纪
20 年代,莱茵河下游的渔民不断抱怨鱼肉的味道越来越差,原因是德国鲁尔工业区排放的废水中含
有大量苯酚。20 世纪中叶,莱茵河的污染还在加重。战后的欧洲百废待兴,在大规模的战后重建中,
莱茵河流域逐渐发展成为欧洲最主要的经济命脉,以鲁尔工业区为代表的多个工业区沿河分布。这些
企业不仅向莱茵河索取工业用水,还将大量用过的工业废水排入莱茵河。莱茵河作为繁忙的水上交通
线,还承受了水上交通带来的污染。同时,工业的发展需要劳动力,将许多农业人口吸收到莱茵河附
近的城市中来。众多的城市人口直接导致生活污水的增加,大量的工业垃圾和生活污水同时向莱茵河
倾泻。莱茵河简直就成了 “欧洲下水道”。
1950 年7 月11 日,瑞士、法国、卢森堡、联邦德国和荷兰在瑞士巴塞尔成立了保护莱茵河国际
委员会(英文简称ICPR)。
尽管在成立之初,ICPR 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一开始的工作并没有取得显著成效。因为在二战
后,欧洲大陆各国需要在废墟上重新迅速建立起家园,发展工业是头等要事。 而且, 对流域内的9
个国家来说莱茵河的重要性并不一样,这9 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也不一样。因此,到了70 年代,
莱茵河的污染程度进一步加剧,大量未经处理的有机废水倾入莱茵河,导致莱茵河水的氧气含量不断
降低, 生物物种减少,河流中的鱼和其他水生动物大量死亡,河水散发阵阵臭味。最具代表性的鱼
类—鲑鱼开始死亡。
1986 年11 月1 日,瑞士巴塞尔附近的一家化工厂发生爆炸,救火时喷出的水柱将20 吨含有剧
毒的农药冲进莱茵河,数百公里河段遭剧毒污染,鱼和其他生物全部死亡。沿岸国家负责管理莱茵河
的部长们在事故发生后,连续在苏黎世和鹿特丹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对策,最后委托保护莱茵河国际
委员会制定一个彻底根治莱茵河的方案。事故发生后,瑞士桑多斯化学公司在公众的压力下,捐赠了
500 万瑞士法郎来清除污染和改善水生动物的生活环境。桑多斯公司的这笔基金为 “莱茵河行动计划”
的第一阶段提供了资助。由于害怕失去消费者的支持,在绿党的推动下,瑞士、德国的化学公司带头,
法国、卢森堡和荷兰紧随其后,为莱茵河的研究和恢复捐出了数百万美元。它们都希望借此建立良好
的环境声誉。
1987 年,在法国斯特拉斯堡举行的环保会议上,沿岸国家的环境部长一致通过了保护莱茵河国
际委员会制定的《2000 年前莱茵河行动计划》。从此,莱茵河的治理掀开了新的一页。这个计划得
到了莱茵河流域各国和欧共体的一致支持,其特点是以生态系统恢复作为莱茵河重建的主要指标,是
以流域敏感物种的种群表现对环境变化进行评估的方法。此计划详细提出了要使生物群落重返莱茵河
及其支流所需要提供的条件,治理的总目标是莱茵河要成为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骨干”。在这个
计划中,水环境改善的目标不是简单用若干水质指标来衡量,而是将目标确定为恢复一个完整的流域
生态系统,这是建立在 “洁净的河流应该是一个健全生态系统的骨干”的理念基础之上。到2000 年,
莱茵河环境整治和生态恢复的预定目标全面实现,沿河森林茂密,湿地发育,水质清澈洁净。鲑鱼已
经从河口洄游到处于上游的瑞士一带产卵,鱼类、鸟类和两栖动物重返莱茵河。
总体来看,ICPR 在这次事故的处理以及莱茵河污染的总体整治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ICPR
由成员国及观察员机构两部分组成,观察员机构还把自来水、矿泉水公司和食品企业都组织了进来,
他们对水质最敏感, 因此成了水质污染的报警器,而容易造成污染的化工企业也希望能够获得与监
督方对话和沟通的机会。例如,荷兰的一家葡萄酒厂,突然发现他们取自莱茵河的水中出现了一种从
未有过的化学物质,酒厂把情况反映到委员会。委员会下设有分布在各国的8 个监测站。他们很快
就查出来了, 原来这种物质是法国一家葡萄园喷洒的农药, 流入了莱茵河。这家葡萄园最后赔偿了
损失。
ICPR 采用部长会议决策制,由每年定期召开的部长会议作出重要决策,明确委员会和成员国的
任务。决策的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