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4义和团运动_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ppt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8.1.4义和团运动_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阅读教材p96资料回答: 1结合资料,评价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口号。 2上述两种观点你是否认同?说说你的理由。 * * 义和团运动   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大沽 天津 北京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 考纲要求: 1、知识要求: ⑴反洋教运动的发展 ⑵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⑶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 ⑷《辛丑条约》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2、能力要求 掌握义和团运动兴起的背景、发展、结局及作用,清政府对义和团态度的变化及原因,八国联军的经过及影响,《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危害等基本知识。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义和团的特征及《辛丑条约》的危害。 义 和 团 运 动 原因 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民族矛盾空前激化(根本) 洋教遍布山东,教会活动猖狂(直接) 兴起:1898年秋,山东义和拳等地攻打当地教堂, 举起“扶清灭洋”旗号 发展:1900年义和团势力发展到京津地区 1900年6月 “八国联军”遭义和团阻击,被迫 退回。 高潮:抗击八国联军 失败:1900年8月,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1、义和团运动背景: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评价:这口号提出是当时中华民族与列强矛盾的集中反映,具有朴素的爱国意识 “扶清”的口号使义和团“灭洋”斗争合法化,减少来自清政府的压力,能迅速发展。但“扶清”在一定程度上麻痹了农民对清朝统治者阴谋的警觉,带有笼统排外一面。 3、两种观点都认同。观点1肯定了义和团运动进步意义。观点2指出了义和团的缺陷。 八 国 联 军 侵 华 战 争 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维护既得利益, 进一步扩大侵略中国 经过: 1900年6月,从天津向北京进犯 1900年7月,攻占天津,成立都统衙门 1900年8月,攻占北京,实行分区占领 结果:1901年清政府被迫与11国签订 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八国联军:英俄德法 美日意奥 另外三国指:比利时、荷兰、西班牙 义和团 帝国主义 清政府 恐慌 直接镇压 灭洋 攻打 三种政治势力态度的演变及原因 剿灭 招抚 镇压 扶 清 反 清 扫 清 宣战 勾结 打击 勾结 下列对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是中国近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全面反映   B.对中外反动势力的认识是片面的 C.主要代表了广大小生产者的愿望,缺乏新的经济基础 D.反映了农民朴素的爱国思想 典型试题剖析 A (1)性质:农民反帝爱国运动 (2)特点: ①最大的特点是在于它的自发性。从1898年秋,山东人民反洋教开始到1990年6月担负抗击八国联军的任务而进入高潮,始终没有制定具体的斗争纲领,也没有形成统一的领导力量。 ②在于它的分散性,义和团运动始终是各地各自为战,缺乏统一的指挥和统一的领导。 (3)意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 2.义和团运动的性质、特点、意义、失败原因。 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这表明列强①瓜分中国的计划破产②已放弃灭亡中国的企图③仍需扶植清政府以华治华④看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斗争 A.①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C 典型例题: 主观上:①是自发的群众性活动,没有先进的阶级领导,没有科学理论指导; ②行动上具有盲目性,缺乏目的性; ③没有严密的组织形式,只凭“传单一出,千人立聚”; ④利用迷信手段,具有浓厚的封建落后性; ⑤对封建统治认识不清,表现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客观上: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力量强大。 (4)失败原因: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