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食品调味剂.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8食品调味剂

第九章 食品调味剂;本章学习;咸味是以粗盐的风味最好,添加量为1.8~2.0%。Why? 甜味混有微量苦涩味,则甜味更浓郁。 为什么奶有甘甜味? 为什么有些食物的鲜味特别好? 清凉饮料很好喝? 这些都离不开味道。 ;第一节 味感及食品调味剂;基本味觉;;准确来说,辣味并不是一种味道,而是一种刺激,就像你把切好的辣椒放在眼睛旁边会感觉到刺激,切洋葱的时候,感到眼睛很辣,就是因为辣是一种刺激。 辣味:食物成分刺激口腔黏膜、鼻腔黏膜、皮肤、和三叉神经而引起的一种痛觉。这是人体的自我保护机能,在婴幼儿时期,辣的食品会被当成一种有害的物质被排斥,这也是成人吃辣过度后,上吐下泻的原因。 ;辣味是用新鲜的和干的辣椒味原料,或者辣椒精油直接加入到食品中,根据不同的目的(如去腥、消除异味和提高食欲等)而有较大的差异。此外,辣根、芥末和胡椒等也有强烈的辛辣味。 涩味:食物成分刺激口腔,使蛋白质凝固时而产生的一种收敛感觉。 涩味如未成熟的柿子及山楂等含有较多的单宁物质,给人以不愉快的涩味。 在食品加工中也有用涩味物质调配食品,如在酸味剂中加入少量苦涩味物质(如磷酸等),则酸味得到增强;混合微量苦涩味物质的甜味剂,则甜味更浓郁。 ;味觉的生理基础;味蕾 口腔内感受味觉的主要是味蕾,其次是自由神经末梢,婴儿有10000 个味蕾,成人几千个,味蕾数量随年龄的增大而减少,对呈味物质的敏感性也降低。 味蕾大部分分布在舌头表面的乳状突起中。味蕾一般有40-150 个味觉细胞构成,大约10-14 天更换一次,味觉细胞表面有许多味觉感受分子,不同物质能与不同的味觉感受分子结合而呈现不同的味道。;鲜味;;食品的气味和口味的关系非常密切,气味能用鼻子嗅到,在口腔中咀嚼也能感觉到,前者称为香气,后者叫做香味,两者统称为风味。 常用风味如何的感官评定来判断食品的调味质量。 食品中各种风味都是一定物质的信号,根据不同的物质进行食品调味剂的合理调配,就可以使食品的风味独特,丰富多彩;咸味在食品加工中的用量最多,也最重要,“百味咸为王”。 常用精制盐和加碘盐调配。 盐的适口浓度为0.8%-1.2%,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以6-9g为宜。;影响味感的因素;调味剂概述;第二节 酸度调节剂;一、 酸度调节剂 (Acidity Regulators) ; 酸度调节剂概述;酸度调节剂:用以维持或改变食品酸碱度的物质。主要指酸味剂(acids,acidificers). 酸味剂:能赋予食品酸味,给人爽快的感觉,可增进食欲,有助于纤维素和钙、磷等物质的溶解,促进人体对营养素的消化、吸收,同时还有一定的防腐和抑菌作用。 ; ? 美国使用量最多的是柠檬酸(占73%)、其次是磷酸(占15%)、马来酸(占4%)、醋酸、富马酸、酒石酸(各占1%)。;酸味 原因: 日常生活中的大多数食品pH值在5~6.5,一般无酸味感觉,如果pH值小于3时,则酸味感较强。;[味感特征];2. 酸味剂的作用; 调节食品的酸度以达到加工工艺要求(工艺的要求) ; 作香味辅助剂;络合重金属离子 以阻止氧化或褐变反应(browning reactions)、稳定颜色(stabilize color)、降低浊度(reduce turbidity)等。 作果蔬制品的护色剂和肉制品的发色助剂 抗坏血酸;防腐作用 (antimicrobial effects ): ;3 酸味及其影响因素; -在相同pH值时,有机酸(organic acids)强度大于无机酸(inorganic acids),如乙酸? 甲酸(methanoic acid)? 乳酸? 草酸(oxalic acid)? 盐酸。;酸味剂的酸味强弱;常用的酸度调节剂 ;常用食品酸味剂的有:;一、柠檬酸(Citric Acid)  CNS:01.101;柠檬酸有很好的防腐作用,特别是抑制细菌的繁殖效果较好。它螯合金属离子的能力较强,能与本身重量的20%的金属离子螯合。 可作为抗氧化增强剂,延缓油脂酸败; 可做色素稳定剂,防止果蔬褐变。; 使 用;二、苹果酸(Malic Acid)      CN:01.104;使 用;三、酒石酸(Tartaric Acid);四、乙酸(Acetic Acid) ;五、乳酸(Lactic Acid);(三)使用;六、磷酸(Phosphoric Acid);使 用── 酸味剂、螯合剂、抗氧化增效剂;酸度调节剂的使用注意事项;酸味剂;酸味剂;第二节 甜味剂; 1、类别与常用的甜味剂;甜味剂功能;美国BCCResearch公司在其全球甜味剂市场报告中披露,目前国际甜味剂市场中,阿斯巴甜占44%,三氯蔗糖占17%,甜菊糖占14%,安赛蜜占10%,甜蜜素占9%,其它甜味剂合计只占国际甜味剂市场的6%份额。 从销售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