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形象评价摭谈.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7卷第2期2007年6月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JournalofNantongTextileVocationalTechnologyCollegeVol.7,No.2Jun.2007薛宝钗形象评价摭谈王建萍(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南通226007)摘要:关于薛宝钗的评价,读者、评者喜欢置她于林黛玉对立的立场上,把她说成是封建意识的卫道士,说她是处心积虑地谋夺宝二奶奶宝座的人。其实,无论推究作者的构思,还是研析书中的实际描写,薛宝钗始终是作者着力塑造的一个正面形象。关键词:红楼梦;人物研究;薛宝钗;形象评价;歧见中图分类号:I207.4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6191(2007)02-0065-04《红楼梦》问世以来,评者蜂起,凡红学所及问题,各抒己见,见智见仁,莫衷一是。而对薛宝钗形象的认知与评断,便是最受关注,亦是最多歧见的方面之一。薛宝钗形象的歧见大致分两个层面,一为“优劣之辨”,一为“褒贬之争”。“优劣之辨”,当属于读者的喜好,属美学评断范畴;而“褒贬之争”,则不仅是读者的评断,也是读者对作者构思的解读。这里就读者、研究者经常产生争论的一些问题,说说笔者的浅见。1卫道叛逆,势若水火?将宝钗与黛玉区分为封建阶级卫道士与叛逆者观点的人,每每举出宝钗为惟圣贤是视、一心女红的女夫子,而黛玉却能与宝玉共读《西厢》并引为知己同道;前者以“仕途经济”说教宝玉,后者则从未说过“混帐话”;前者恪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后者追求婚姻幸福??从而体现出两个人物尖锐的对立。那么,黛玉与宝钗究竟是“分则并秀,合则兼美”的互补关系,还是“一忠一奸,一顺一逆”的对立关系,抑或是封建阶级的叛逆者与卫道士的关系呢?1.1关于“行酒令”的问题在第四十回大观园筵席上行酒令时,黛玉因怕错了令被罚酒,不提防说出了不久才看到的《牡丹亭》中的“良辰美景奈何天”和《西厢记》中的“纱窗也没有红娘报”的现成曲词。当时宝钗即以为黛玉此举有违“闺训”而“回头”看黛玉一眼,表示惊诧。这就是人们常用以举例的那种对立。然而,黛玉用了《牡丹亭》、《西厢记》中的曲词行酒令就是反封建了吗?未必。在第四十二回,宝钗专门为此而对黛玉作了一番教育。宝钗说出原委以后,小说写道:“(黛玉)不觉红了脸,便上来搂着宝钗笑道:‘好姐姐!原是我不知道,随口说的。你教给我,我再不说了!’”[1]519接着宝钗说了一些诸如“女子无才便是德”,“杂书移人性情不可救”[1]520等,用现在的评断是封建意识十分浓重的话。林黛玉是怎样反应的呢?书中写道:“一夕话,说的黛玉垂头吃茶,心下暗服,只有答应‘是’的一字。”[1]520对这一回,脂砚斋有批语:“钗玉(黛)名虽二人,人却一身。”而在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中,黛玉更是对宝钗说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有心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的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1]559。这究竟是卫道士与叛逆者的对立,还是叛逆者向卫道士缴械,读者一目了然。1.2关于“仕途经济”混帐话的问题关于宝钗说过“仕途经济”的混帐话而黛玉从未说过的问题,这又是钗黛形象尖锐冲突说的重要证收稿日期:2007-01-19作者简介:王建萍(1955-),女,江苏如皋人,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副教授。66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7年据。要讲清这一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清宝玉认为的非混帐话、非混帐事或者说宝玉的正经事又指什么。读者皆知,宝玉的正经事就是不愿意读圣贤书,但是喜欢浓词艳赋;不愿意结识达官贵人,但是喜欢结交优伶歌伎,不愿意与须眉浊物打交道,但是愿意整日在姑娘堆里闹??毫无疑问,对立于“仕途经济”与封建思想的叛逆者不一定可以划上等号。笔者认为,宝玉之怕读圣贤书,怕见达官贵人,是自惭还未达到这一层次!这里举一个每每被人引用而完全错会本意的例子。在《红楼梦》第三十六回中,贾宝玉有一段著名的评述“文死谏、武死战”的话,被人称作反封建思想的体现:“人谁不死?只要死的好。那些须眉浊物只听见‘文死谏’‘武死战’这二死是大丈夫名节,便只管胡闹起来。那里知道有昏君方有死谏之臣,只顾他邀名,猛拼一死,将来置君父于何地?必定有刀兵,方有死战,他只顾图汗马功劳,猛拼一死,将来弃国于何地???要知道那朝廷是受命于天,若非圣人,那天地也断断不把这万几重任交代,可知那些死的,都是沽名钓誉,并不知君臣之义。”[1]438这里,宝玉视“国”为天授,视“君”为圣人,反对的是不顾“君父”、不顾“国家”而只顾“邀名”、只顾“沽名钓誉”者的无谓之死,反对的是“并不知君臣之义”者的无谓之死。也就是说,宝玉所知的“君臣之义”是完全符合典范的封建君臣之义的!因此,宝玉的怕读圣贤书与不说经邦济世,是自己的自惭,也是对“无才

文档评论(0)

文档专家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