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大肠辨证.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肺大肠辨证

第二节 肺与大肠病辨证;一、肺气虚证;【证候分析】 肺气虚弱,宣降无权,气逆而上——咳喘无力 宗气不足,——气短声低,动则益甚 津液失布,聚而为痰,随肺气上逆——咯痰清稀 卫表不固,腠理疏松——自汗畏风 防御功能低下——易患感冒 舌淡苔白,脉虚——肺气不足 【辨证要点】 以咳喘无力,咯痰清稀与气虚见症为辨证要点;一、肺阴虚证; [证候分析】 肺主肃降,性喜清润 肺阴不足,虚热内生,肺为热蒸,气机上逆 ——咳嗽,且干咳痰少难咯 甚则虚火灼伤肺络,络伤血溢——痰中带血 阴津亏虚,不能上输以润咽喉——口燥咽干,声音嘶哑 虚火内炽——五心烦热,午后潮热 热扰营阴,迫津外泄——盗汗 虚火上炎——颧红 阴液亏虚,肌肤失养——形体消瘦 舌红少苔,脉细数——阴虚 【辨证要点】以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与阴虚见症为辨证要点。 ;三、外邪袭肺证;风寒束肺;; ; 【辨证要点】 风寒束肺:以咳喘痰白清稀伴风寒表证为辨证要点 风热犯肺:以咳嗽痰黄伴风热表证为特点 燥邪伤肺:干咳少痰,口鼻干燥伴轻微表证为特点;四、寒饮阻肺证;辞灶场廉宙屑券吉哗侄谅蚌瑟戚愈剁励寄蚀石矾逼衫堂错运朔歌傀服领埂肺大肠辨证肺大肠辨证;五、肺热炽盛证; 【证候分析】 热邪犯肺,肺失宣降,气逆于上 ——咳嗽气喘、胸痛,甚呼吸困难,鼻翼煽动 火热上炎——发热烦渴、面赤气粗、咽喉肿痛 热伤津液——痰黄稠,尿黄便秘 热伤肺络,络损血溢——衄血咯血 舌红苔黄,脉数——肺热炽盛 【辨证要点】 以咳喘气急,伴里实热证为辨证要点;六、痰热壅肺证; 【证候分析】 痰热壅肺,肺失清肃,肺气上逆——咳喘、咯痰黄稠量多 痰热阻滞肺络,气滞血壅,肉腐血败成脓 ——脓血腥臭痰,或痰中带血、胸痛 肺气壅滞,气道不利——鼻翼煽动 肺热壅盛,热伤津液——壮热烦渴、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痰热壅盛 【辨证要点】 以咳喘、痰多与里实热证见症为辨证要点。 ; 七、大肠湿热证 ;【证候分析】 湿热之邪侵犯大肠,壅阻气机——腹痛 湿热熏灼肠道,脉络受损,肉腐血败——下痢脓血 湿热下迫直肠,气机壅滞不畅,大肠传导失司——里急后重 湿热秽浊下注——暴注下泻,色黄臭秽,肛门灼热 湿热内盛,耗伤津液——发热烦渴,小便短赤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内盛 【辨证要点】 以腹痛下痢、泄泻与湿热见症为辨证要点。 ;八、肠热腑实证;【证候分析】 大肠属阳明经,阳明经气旺于日晡,而四肢禀气于阳明,热腾于中, 蒸津外出 ——日晡潮热,手足濈然(汗出而连绵不绝)汗出 邪热与糟粕互结肠道,形成燥屎,腑气不通 ——脐腹胀满疼痛,大便秘结 燥屎内结,迫肠中津液从旁而下——热结旁流 燥屎内结,气从下失——腹中频转矢气 邪热蒸腾,上灼心神——神昏谵语,狂乱,不得眠 热结津亏——舌苔黄厚干焦,或起芒刺,甚则焦黑燥裂 燥热内结,邪气迫急——脉见滑数 【辨证要点】 以腹满硬痛、便秘与里热炽盛见症为辨证要点。; 九、肠燥津亏证 ;【证候分析】 肠道阴液不足,失于濡润,传导失司 ——大便干燥秘结难解,甚数日一行 津液亏虚,不能上承——口燥咽干 大便日久不解,腑气不通,秽浊之气不得下泄而上逆 ——头晕,口臭,嗳气,腹胀 阴液不足,燥热内生——舌红少津苔黄燥 津亏脉道失养,血行涩滞——脉细涩 【辨证要点】 以便秘干燥、难于排出与津亏失润见为辨证要点。;十、大肠虚寒证;【证候分析】 下利伤阳,久泄久痢,大肠气虚失于固涩 ——见大便失禁,或利下无度,甚则脱肛 大肠阳气虚衰,阳虚则生内寒,寒凝气滞 ——腹部隐痛,喜温喜按 机体得不到阳气的温煦——畏寒肢冷 舌淡苔白滑,脉沉弱——阳虚阴盛 【辨证要点】 以便泄无度,或大便失禁伴阳虚内寒为辨证要点; 金某,男,58岁。1990年5月⒉日初诊。 主诉:神倦乏力、咳喘少气5年,加重15天。 病史:患者患“慢性支气管炎”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