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闽南语共同腔的浮现语言学与社会语言学的探讨.PDFVIP

台湾闽南语共同腔的浮现语言学与社会语言学的探讨.PDF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台湾闽南语共同腔的浮现语言学与社会语言学的探讨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14.2:457-484, 2013 2013-0-014-002-000028-1 台灣閩南語共同腔的浮現: 語言學與社會語言學的探討 曹逢甫 國立清華大學 近來有許多關注台灣語言使用情況的研究指出,台灣閩南語兩大次方言 漳州腔和泉州腔的區別逐漸消失,發展出 「不漳不泉、亦漳亦泉 」的新興變 體,如原本在礁溪、宜蘭、大溪普遍的閩南語韻母 /uĩ/ 逐漸被 /ŋ/ 取代。此 轉變在年輕一代的北部閩南語使用者身上尤為明顯。本文除了探討台灣閩南 語折衷共同化的方向外,也與廈門腔比較,檢視兩個閩南語次方言趨同的過 程和趨同過程所花時間之不同,並從社會語言學的觀點提出合理的解釋。 關鍵詞:閩南語,語言變體,語言改變,語言接觸,折衷共同化 1. 台灣歷史語言概述 台灣是一個面積為 35,981 平方公里的海島,與中國大陸隔著寬約 150 公里的 台灣海峽。根據 2010 年的統計,人口約有兩千三百萬人,其中約略可以分為四 大族群:即台灣閩南人、客家人、原住民以及在 1949 年左右隨國民政府從中國 大陸來台的大陸人。1 根據黃宣範 (1993) 的估算,四大族群的人口佔總人數的比 例如下:台灣閩南人 73.3% ,大陸人13% ,客家人12% ,而原住民1.7% 。 1949 年左右隨國民政府來台的大陸人,其實是來自中國大陸的各個省分,操 持各地的方言。不過這一批人多半都能以某種形式的共同語(當時稱為國語)進 行溝通。而他們的第二代更是迫於現實的需要,很快地就學會了國家共同語國 語。當時在台灣的客家人,其祖先也都來自大陸通行客家話的不同地方,其中以 廣東梅縣周圍的武平、蕉嶺、興寧、五華四縣與來自沿海海豐、陸豐兩縣的人最 多,因此他們所說的客家話就分別叫做四縣客與海陸客。至於說原住民族語的人  本文經兩位匿名審查委員審閱,並且在內容與撰寫上提出改進意見,使本文增色不少,特此銘謝。 1 主要根據曹逢甫 (1999) 改寫,細節請看該論文及所引著作。因為沒有更好的稱呼就直接稱為“大 陸人"。其實這個族群成員相當複雜,是不是能稱為一個族群學界仍有爭議。 曹逢甫 口總數雖然不多,但語言種類卻相當繁多,大略可以分成住在平地以耕種為主的 平埔族和住在山地以狩獵為主的高山族。在明朝末年漢人隨鄭成功來台之前,台 灣約有三十幾年的時間 (1624-1662) 為西班牙和荷蘭所佔領。起先荷蘭人佔據南 部而西班牙人佔據北部, 1642 年荷蘭派兵進攻北部並成功地把西班牙人趕出台 灣。大約二十幾年後,鄭成功的軍隊為了尋求一個反清復明的基地移師台灣並成 功地驅逐荷蘭人。隨鄭成功來台的人以福建漳州和泉州人為最多,他們也分別操 持漳州腔和泉州腔閩南語。 鄭氏領台期間 (1662-1683) 漢人曾一度增加到十二萬人。在滿清於 1683 年奪 取了台灣治權之後,大部分官兵均回大陸,留台人數只有二萬人左右。滿清政府 治台初期一度實施海禁政策,禁止漢人來台,其後雖開禁,卻嚴格限制攜眷來 台。此一不准攜眷的禁令實行長達 190 年之久。但禁歸禁,漢人來台還是年有增 加。他們多半依祖籍而聚居在台灣西部平原地區。平埔族由於住在平地,與漢人 接觸日益頻繁。漢人挾其政治、經濟、文化上的優勢、較高的農耕水利方面知識 及其善於強取豪奪的伎倆,使平埔族土地、語言、文化皆快速流失。如眾所周知 的,平埔族的漢化過程是自南而北,緊隨漢人拓墾的腳步,前後且費時不到 200 年。 17 世紀末年郁永河在他的《裨海紀遊》記述著佳里興以北悉屬平埔族部落, 幾無漢人的足跡。他又提到竹塹埔(今新竹)仍是洪荒處女地。但到了 19 世紀 末《淡水廳志》就記載著:「今自大甲至雞籠諸番,半從漢俗,即諸通番語者, 不過二三車耳」(陳培桂1956:196)。20 世紀末平埔族已流失殆盡,只剩下邵族的 幾百人,以及輾轉遷徙東部最後定居花蓮新社的二、三百名噶瑪蘭人而已。 綜觀上述這段移民史,我們可以發現有兩個特色:其一是來台漢人以單身漢 佔大多數,這主要是因為鄭氏營中大多數為單身漢,而且清廷更嚴禁漢

文档评论(0)

shaofang0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