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京市2012酸碱盐二模实验题
二模
32.(5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课本中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做了绿色化改进来制取单质铁。
(1)这是关于气体的实验,实验前 。
(2)将少量氧化铁0粉
末放入硬质玻璃管中,然后通入一氧化碳,待空气排净后,加热。关闭K1、打开K2,实验目的是 。
(3)关闭K2,打开K1,可以将d口出来的气体再从a通入装置而循环使用。
①c瓶中盛放的药品及作用是_____________。
②反应完后(假设b瓶中NaOH全部转化为纯碱),要从b瓶中溶液得到纯碱
固体,必要的实验操作为转移、______、回收。
③该实验这样改进的主要优点是______。
33.(8分)实验室有一瓶保管不当的试剂(如右下图所示),其残缺的标签中只剩下“Na”和“10%”字样。已知它是无色液体,是初中化学常用的试剂。小强和小华很感兴趣,决定对其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试剂可能是什么溶液呢?
【交流研讨】根据受损标签的情况判断,
这瓶试剂不可能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酸 B. 碱 C. 盐
【查阅资料】
①初中化学常见的含钠化合物有NaCl、NaOH、Na2CO3、NaHCO3。
②Na2CO3和NaHCO3溶液都呈碱性。
③测定室温下(20℃)时,4种物质的溶解度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表1 物质的溶解度
物质 NaCl NaOH Na2CO3 NaHCO3 溶解度/g 36 109 215 9.6 【得出结论】小华根据试剂瓶标注的溶质质量分数10%和上表中溶解度的数据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_________。
【猜想与实验】
①可能是_______溶液;
②可能是Na2CO3溶液;
③可能是NaCl溶液。
(1)小强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该溶液滴在pH试纸上,测得pH 7,这瓶试剂不可能是__。
(2)小强为了确定该溶液的成分,他又进行了如表2所示实验。
表2. 实验记录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步骤一: 取样品于试管中,
滴加________ 产生大量的气泡 猜想②正确
步骤二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步骤二:把产生的气体
通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与应用】请你选择与小强不同的试剂来确定该溶液的成分,
你选择________溶液。
33.(7分)在实验探究课上,老师给同学们一包红色粉未,该粉末是铜粉和氧化铁粉中的一种或两种。同学们为了确定该粉末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红色粉末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l:红色粉末是铜粉;
猜想2:红色粉末是氧化铁粉;
猜想3:红色粉末是
【设计方案】取少量红色粉末放入硬质玻璃管中,通入一氧化碳片刻后高温至充分反应(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请你完成下表:
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 结论 红色粉末不变色,石灰水不变浑浊 猜想1成立 猜想2成立 猜想3成立 【实验结论】同学们进行了实验并经过分析,确认猜想3成立。
【反思评价】
(1)实验时通入一氧化碳片刻后再加热的原因是 。
(2)从环保角度看,上述装置有不足之处,具体的改进措施是 。
(3)请你用另一种反应原理证明猜想3成立,实验方案是 。
32.(6分)下面三个实验采用的是对比实验方法进行的有关探究。
(1)用实验一所示装置进行二氧化性质的探究。
当长颈漏斗中的稀盐酸与锥形瓶中的大理石接触后,有大量气泡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2)用实验二进行石灰石性质的探究。
用两支坩埚钳分别夹持大小相同的石灰石固体d、e,向 E中酒精灯的火焰通氧气,受热相同时间后冷却,将固体d、e固体分别放入盛有酚酞溶液的烧杯中,前者溶液不变色,后者溶液变为红色。则向酒精灯火焰通氧气的目的是 。通过上述实验对比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 。
(3)用实验三所示装置进行活性炭吸附能力的实验探究。
实验开始时,在常温常压条件下,烧瓶1内为氮气,烧瓶2内为相同体积的氯气,将相同质量的活性炭装入两支烧瓶后,F侧导管中的液面与烧杯内水的液面基本一致,G侧导管中的液面高于烧杯内水的液面。当将两只烧瓶放入冰水混合物中,观察到两侧导管中液面都有所上升,且G侧上升的高度比F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WLAN热点工程优化手册(试行).doc
- WCDMA试题二(带答案).doc
- word清晰版北京201房山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oc
- XX 学校监理规划.doc
- XX 镇中心小学201教育工作计划.doc
- XX厂经济责任制考核办法.doc
- XX镇XX中心小学二0一三年工作计划.doc
- XX车间绩效考核及奖金分配方案_图文.doc
- 东北大学201数学建模国赛校选题.doc
- 东北大学《大学生健康教育》机考题一套.doc
- 北京市丰台区20152015-2016学年丰台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考.doc
- 北京市东城区2015-2016九年级上数学期末数学试题(word版).doc
- 北京市丰台区200初三化学统一练习试卷二(二模).doc
- 北京市东城区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检测高三数学(.doc
- 北京市东城区2016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扫描.doc
- 北京市丰台区2016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练习语文试题(含答.doc
- 北京市丰台区2016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及答案_图文.doc
- 北京市东城区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高三历史.doc
- 北京市丰台区201初三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doc
- 北京市东城区201初三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