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思想政治课资料-美国设计的日元陷阱.docVIP

大学思想政治课资料-美国设计的日元陷阱.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美国设计的“日元陷阱” 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曾如日中天,大有迅速赶超美国的气势:日本产品横行天下,赢回大量贸易顺差;日本资本雄冠全球,似乎连整个美国都买得下来;日本银行规模庞大,一度占据了世界十大银行中的八家;日本科技独步天下,甚至连美国军方有时也得仰其鼻息…… 如此强大的经济帝国,却在美国的设计下,突然迷失了方向,陷入了长达十多年的经济低迷。为了改变贸易逆差的局面、转嫁越战和军备竞赛所带来的沉重负担,美国从1971年起就一直拿汇率问题来敲打日本,进入80年代后更进一步加大了对日元升值的施压力度。 美国施压的五大策略 美国施压主要依靠五大策略: 第一,要求日本进一步开放商品市场,刺激内部需求,降低进口壁垒,不断扩大从美国的进口商品规模。 第二,迫使日本将日元大幅升值。1985年9月美国压日本签订了“广场协议”,日元在此后的17个月内升值了57%。 第三,要求日本保持比较低的利率水平。日本从1986年1月开始下调利率,其贴现率共下调五次,一直降至1987年2月的2.5%。为了解决经济滞胀问题,美国当时非常需要日本在货币政策上与美国保持一致。为此,英美等国于1987年2月迫使日本签署了以利率调整为主的“卢浮宫协议”。根据该协议的精神,日本将2.5%的低利率一直维持到1989年5月。 第四,促使日本不断开放金融市场。此举的目的,一是为美资金融机构获取更多的业务机会和投资机会;二是协助美资金融机构汇入投机性资金,用“市场力量”推动日元更大幅度地升值,并趁机从中获取升值的红利;三是让风险管理能力更强的美资金融机构在泡沫形成阶段扩大投资,在泡沫即将破灭之际迅速逃走,从而攫取市场大起大落的红利,并陷日本企业和银行于险境。 第五,诱导日本加快日元国际化的步伐。在美国的压力下,日本从1983年10月开始陆续推出日元国际化的许多措施:包括允许国际贸易用日元结算,废除外汇期货交易的实需原则,允许非居民购买境内股票,允许日本企业到境外自由投资,扩大居民发行的欧洲日元债券规模等。 声东击西 从表面上看,美国对日本提出的要价是冲着日美贸易顺差去的,有些甚至是“为了日本好”,但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除了扩大内需、扩大从美国的进口外,其他四大举措尤其是日元大幅升值对日本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都非常明显。 比如,诱导日本加快日元国际化步伐一招,表面看是为了提高日元的国际地位,但骨子里却是一步“损招”:通过日元国际化,国际热钱可以更方便地自由兑换,境外投机者可以更方便地获得日元资产;通过热钱涌入以及日元资金和资产的大量买入,“市场力量”可以推动日元持续、快速地升值,既为投机者获取汇兑受益,又达到削弱日本制造业竞争力的目的。与此同时,热钱大量进入股市房市,在为投机者提供丰厚的投资收益的同时,还制造了空前的资产泡沫,为日本经济的长期低迷预先挖好了陷阱。 对待日美之间的这一段历史,某些经济学家曾认为,日本经济泡沫化是其货币政策失当、货币环境过于宽松造成的。但实际上,只要认真去研究历史,我们就可以知道:日本出现宽松的货币环境,完全是日元升值及美国不断施压的结果: 一、日本国内流动性泛滥,主要是日元升值后热钱大量流入造成的,不是其央行票子发得太多所致;二、日本一开始采取降息的政策,主要是担心日元利率太高会吸引更多的热钱流入境内。如果日元的累计升值幅度不在美国的逼迫下达到97%(1985年9月到1987年底),那么热钱就不会放量涌入,日本就有条件实施较高利率的政策;三、正是因为美国迫使日元大幅升值,日本经济在1986年出现“升值萧条”,为了避免经济进一步衰退,日本政府才不得不采取减息的政策;四、日元在1987年2月之后一直维持低利率恰恰是美国在“卢浮宫协议”中对日本提出的要求。 国内有些学者认为,热钱流入日本主要是日元当时未大幅升值、一步到位造成的。实际上,为了推动日元升值,日本曾经使用了一次性大幅升值和小幅升值、政府行政性大幅升值和“市场力量”推动下的渐进升值相互交叉的办法,但无论升幅有多大,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无法满足美国商界和政府不断追加的筹码和不断扩大的胃口。 日元大幅升值直接损害了制造业的对外竞争力,为美国制造业反超创造了条件。此外,升值还吸引大量热钱流入房地产市场,日本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因房价、租金和工资上涨而进一步被削弱。从中国的情况看,除了2005年6月一次性升值3%外,在此后的3年时间内一直实施逐步、缓慢升值的策略。由于人民币升值的方向和幅度可以基本判定,因此,居民、国内企业和跨国公司抛售外汇、借入外汇、购入人民币的汇率风险很低,投机收益却很丰厚而且基本可以锁定。这就导致升值预期一直挥之不去,热钱流入的态势一直得不到扭转。 从日本和中国的实践可以看出,只要国际压力存在,无论是采取大幅升值还是渐进升值的方式,都无法达到减少贸易顺差目的,都无法改变热钱涌入和流动性泛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