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案例6:城市化与房价
案例6:
城市化与房价
一、城市化基本规律及驱动机制
(一)城市化两大基本规律
纵观世界城市化历程,呈现出两个基本规律:第一个规律是城市化率沿着S型曲线变动,即城市人口超过30%,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直到城市人口超过70%;第二个规律是城市化进程按人口流动主导方向分为四个阶段,包括从农村进入城市、从小城市进入大城市、从城区进入郊区(大城市郊区化)和进入郊区(郊区城市化,形成“大都市圈”)。
1.城市化率沿着S型曲线变动
1975年,美国地理学家诺瑟姆通过对各个国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变化研究发现,城市化进程全过程呈一条S型曲线,具有阶段性规律:
当城市人口超过10%以后,进入城市化的初期阶段,城市人口增长缓慢;
当城市人口超过30%以后,进入城市化加速阶段,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城市人口迅猛增长;
当城市人口超过70%以后,进入城市化后期阶段,城市化进程停滞或略有下降趋势。
图 城市化率沿S型曲线变动
2.按人口流动的主导方向,城市化进程分为四个阶段
城市人口的增减包括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自然增减,即原有人口的生老病死所引起;第二种是由于人口迁移所导致的人口变化。虽然在不同阶段,城市人口增减的主要方式是不同的,但是反映在数量指标上,都是城市人口或增加或减少。为了简化分析以便于理解,我们将城市人口的增减统一视为人口迁移所致。
总结国外城市化进程中人口迁移的主导方向的研究,可以看出,按人口流动的主导方向,城市化进程可进一步细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农村进入城市:一般情况下,在城市人口低于50%的时候,人口迁移以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主;
第二阶段——从小城市进入大城市化:当城市人口超过50%之后,人口迁移以城市之间的相互移动为主,城市进入规模结构优化时期。这一阶段的基本特征是:小城市是全国城市的主要呈现形式,人口迁移以小城市人口迁入大城市为主,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为辅。农村人口一方面填补小城市人口迁出留下的空白,另一方面直接迁入大城市寻找就业机会。
第三阶段—大城市郊区化:当城市人口超过70%之后,大城市成为全国城市的主要呈现形式,人口迁移以大城市城区人口迁入大城市郊区为主,大城市郊区人口逐渐超过城区人口。事实上,早在城市人口超过50%的时候,小城市占主导地位的时候,少数大城市化就已经开始了郊区化进程。但是在这一阶段,大城市占主导地位,人口由大城市城区向郊区迁移成为一个普遍的趋势,而且规模巨大。
第四阶段——郊区城市化,形成大都市圈阶段:人口继续向郊区迁移,这一阶段的基本特征是郊区功能由居住扩展至工商业,郊区演变为中小型城市。这些中小型城市与原来的城市城区形成功能互补,相互促进的大都市圈,随着通勤成本进一步下降,城市与农村相互融合,进而形成所谓的“大都市圈”。
最终,人口迁移在农村、小城市、大城市中心城区和郊区之间的迁移趋于稳定。城市和农村相互融合。
(二)城市化的驱动机制
所谓城市化是指由工业化而引起的经济发展和人口向城市聚集和分化的过程。工业化是城市化的长期驱动机制,工业化和城市聚集效应共同决定了城市化的规模结构。
1.城市化进程的长期驱动机制
在工业化的推动下,一方面分工进一步细化导致产业向多元化发展,另一方面新的产业不断形成并逐步发展成为主导产业,推动产业结构由低向高演进(宏观层面所反映的是第一产业占比下降,第二三产业占比依次上升)。
由于城市具备较强的聚集效应(城市的聚集效应主要表现为规模经济与交易成本节约),迎合了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因此新的产业不断向城市聚集,城市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导致经济结构的城市化。
与经济结构城市化相伴随的是,新增就业主要在城市中产生,城市就业人口占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进而形成了就业结构的城市化。就业结构的城市化必然引起劳动力向城市迁移,导致人口结构的城市化。
值得注意的是,工业化推动城市化的发展,有一个极其重要的隐含条件:即劳动力能够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工业化的水平很难用具体的指标予以量化,目前被广泛采纳的反映一国工业化水平的指标是工业产值占GDP的比重(或第二产业占比)、人均GDP(或人均GNI)。
为了更好地与研究城市化相对应,我们主要采用非农就业占比、或人均GDP(或人均GNI)来刻画工业化的进程。以人均GDP为例,随着一国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不断向多元化和高级化发展,单个劳动力所创造的价值也会越高,反映在宏观经济层面,就是人均GDP(或人均GNI)的不断上升。人均GDP(或人均GNI)较好的反映一国的工业化水平。对比不同国家人均GDP(或人均GNI)的水平,可以发现,人均GDP(或人均GNI)越高的国家,其城市化水平也越高。
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均GDP(或人均GNI)与城市化率
2.城市规模结构演变进程的驱动机制
正是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温度变化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pdf
- 大蒜素对气道平滑肌细胞al 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pdf
- 垂直式gan led 制程中研磨技术之研究 - ctuedutw.pdf
- 乳清蛋白可食用膜的研究进展 - 2011年第一期推荐文章.pdf
- 温度和光照强度对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聚集时间的影响 - lpthe.pdf
- 长牡蛎中类hbgas 的分型及与诺如病毒p 粒子结合特性研究.pdf
- 明化人报第119期第二版 - 收藏本站.pdf
- 葡萄糖检测仪招议标文件 - 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pdf
- 粒径分析法研究影响乳清蛋白热稳定性的因素 - 2011年第一期推荐文章.pdf
- 先导化合物结构优化策略(三)—通过化学修饰改善水溶性 - 药学学报.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