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海纳百川藏书博览史仲文胡晓林主编-数字图书馆
简装书库 中国史地
通史
中国全史
166
史仲文 胡晓林 主编
十、娱乐习俗
受中国传统生产生活方式以及价值伦理道德观念的影响,明代社会各阶
层的闲暇文娱习俗,在继往开来方面展示了新的时代发展风貌,极大地丰富
了民人的社会生活内容。无论是在平日劳作操忙之余还是节日期间,社会各
色各式的人们均可按自已喜好的方式进行娱乐生活,形式日趋多样化。而且
明代的文娱活动,可按娱乐内容和方式分为杂技百戏、博弈、竞技、嘉会欣
时旅游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明代年节的各项娱乐活动与习俗更具代表性,
届时宫廷民间各地均有相应的娱乐消闲习尚。这是因为明代的年节活动,开
始从宗教迷信的笼罩、束缚中解脱出来,发展成为礼仪性、娱乐性的文化活
动。如元旦的爆竹,原本是一种驱鬼巫术,此时已演变成为节日欢乐的象征;
大傩原来是打鬼巫术,明代时其中的宗教成分锐减,而演变成为一种民间节
日小戏;中秋节的祭月,明代时则已变成为赏月活动;元宵节的祭神灯火,
明代时则演变成民间节日的灯火艺术;上巳节则由原来意义上的 “求子”与
“野合”,而发展成为明代民间的节日春游和踏青活动,等等,不一而足。
同时,在明代的各种年节节日文化活动中,还不断增加进文化、娱乐、体育、
竞技活动的内容,如放风筝、拔河、射箭、斗草、走马等等。这就使得明代
的年节活动内容,不仅日益丰富多采,而且,传统节日的时尚性、群体性、
地域性、民族性等诸种文化特色,更加充分地展现出来,表明中国古代的年
节文化活动此时已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峰。明代年节文化活动的高度发展与繁
荣,是与明代封建社会、封建文明的高度发展,城市商品经济与社会生活的
兴旺,广大农村文化发展水平的提高等诸种文化背景因素相联系,新的时代
与新的社会生活,赋予它诸多新的内容和生命活力。而就明代年节活动的参
加者而言,不但有广大的社会各阶层的民人参加,并成为这一文化活动的主
体,而且,帝后、官员等各级统治者也积极参予其中, “与民同乐同庆”并
对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给予肯定和提倡。如明代永乐年间以后,明代帝王便
颁诏准许,上元节自正月十一日开始,放节假10天。之所以如此,就在于明
统治者认为,反映民众生产、生活的方式、愿望和要求的年节风俗,是了解
民情;进而将民俗引导、上升为封建礼俗的高度,再用礼乐教化人员,以求
得社会的安定。由于明代统治阶级的积极提倡,一方面加速了对古代年节文
化的继承与传播;另一方面,更采用各种手段、通过多种渠道,极大地丰富
并充实了明代年节文化娱乐活动的内容,既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又使得
这一活动成为明人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对后世产
生了重大的影响。但由于中国古代的年节源于多种历史的成因:有些节日起
源于生产活动,如腊祭、祭土地神等;有些节日与人类的生育、婚姻形态有
关,如人节、上巳节;有些节日则起源于祭祀鬼神和巫术活动,如立春祭芒
神,元宵节祭太一神,清明祭祖,冬至节祭天神等;还有些节日则与某些历
史事件有关;即使同一年节的文化娱乐活动的内容,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
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兴衰、民族的迁徒、信仰的改变等诸种因素的变化,
而不断变化和发展。因此,明代的年节文化活动与娱乐风尚,也表现出许许
多多的民族与地方的特色,色彩纷呈,可谓是集古代年节文化活动之大成。
(一)杂技百戏与旅游博弈习俗
因为民间杂技百戏、嘉会欣时旅游以及博弈 (围棋、象棋)的娱乐活动
是明人平日娱乐的主要方式,并有特殊的讲究,故专述之。
民间杂技百戏根据文献记载,明代各种杂技、舞蹈,广泛流行。 《续通
典卷九十·乐六》云: “明武宗正德三年,令移文各省,选乐工有精通艺业
者送京供应。自是所隶益复猥杂,筋斗、百戏之类,日盛于禁掖。”当时河
间等府,奉诏送乐户至京,除给与口粮外,工部还择地为他们建造居室。为
了集中艺人教习各种 “百戏”节目,沿袭元制,仍设教坊司 (属吏部),选
取精于诸伎者集中教坊习练。每逢盛大的宴会、庆典,诸伎就演出 “百戏”,
表演 “队舞”、“筋斗”“走獬”(即马戏)及“骑射”等。由于统治者的
倡导,与民人娱乐生活紧密相关的民间杂技 “百戏”,很快得以发展普及,
成为明人社会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
明代民间杂技武术活动的形象图画,在明人王圻 (三才图会·人事卷》
中有所反映保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1.1 细胞 ( 教案) 六年级上册科学青岛版.docx VIP
- 护理病人签署知情同意规范.pptx VIP
- 2025年福建省中考英语真题试卷完全解读.docx VIP
- 联想笔记本电脑环境标志产品认证证书2022年版.docx VIP
- 标准化变电站建设实施规范(二次设备名称及标识).pdf VIP
- Unit1 Happy Holiday Section A(1a-1d)课件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pptx VIP
- 监理工作报告制度.doc VIP
- 2020新上外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一Unit1 Reading A Learning is Everywhere 课件.pptx VIP
- 部编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 中职语文 语文职业模块 1.1《七律二首·送瘟神》课件.pptx VIP
- 0-3岁婴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第四章 0~3岁婴幼儿动作发展观察.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