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13专业课复习
天津理工大学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环境科学与工程综合(819)
考试方式:
考试采用笔试方式。考试时间为180分钟,试卷满分为150分。
试卷结构与分数比重
试卷共分为四部分
1.单项选择(20分)
2.名词解释(40分)
3.简答(50)
4.论述(40分)
考查的知识范围:
《环境科学与工程综合》要求考生掌握环境科学与工程的思想理念、基础理论和科学方法,考生应掌握环境科学与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主要内容。对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其变化趋势有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重点掌握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污染的来源及其防治对策。
考试内容和要求
(一)环境科学技术与方法
环境监测与其目的、分类、要求与特点;水、气、土壤的常规环境监测指标;优先污染物;一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河流环境监测断面设置的原则与断面类型;大气与土壤监测采样点的布设原则;环境背景值
环境监测概念:目的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的污染因子及反映环境质量的环境因子的测定,评价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现状并预测其变化趋势。
环境影响目的:具体可概括为:
1.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
2.根据污染物时空分布,寻找污染源,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
3.收集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
4.为开展环境科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5.为保护人类健康、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订环境法规服务。
环境监测分类:
1.按监测目的分:监视性监测、研究性监测、特定目的监测
2.按监测介质对象分:分水和废水监测、大气和废气监测、土壤监测、固体废物监测、生物监测、噪声监测、电磁辐射监测、放射性监测等
3.按监测区域尺度分:局地性监测、区域性监测(含流域监测)、大洲性监测、全球性监测
4.按监测手段分:化学(物理化学)监测、物理监测、生物监测、遥感监测
环境监测要求:环境监测是对环境信息的捕获、解析、综合和传递过程。对其要求可概括为:
a代表性
b完整性
c可比性
d精密性
e准确性
环境监测特点:
1.综合性:监测对象包括大气、水体、土壤、固体废物、生物等环境要素,监测手段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等方法。统计处理监测数据,要综合考虑地区自然社会各方面情况,正确阐明数据内涵。
2.连续性:环境污染具时空分布特点,坚持长期测定,才能从大量数据中揭示变化规律,预测变化趋势,数据越多,预测准确度越高
3.追踪性:环境监测涉及一系列程序,包括目的确定、计划制订、采样、样品运送保存、实验室分析和数据处理等过程,每一过程进行好坏都直接影响最终监测数据质量。故需对每一监测步骤实行质量控制
水、气、土壤的环境监测指标:
水和废水监测项目:
物理性质、
金属化合物、
非金属无机物、
有机化合物、
水质污染生物学指标
大气和废气检测项目:
大气污染物的分类
一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是直接从各种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常见的主要有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
二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是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相互作用或与它们与大气中的正常组分发生反应所产生的新污染物。根据大气污染物的存在状态,可将其分为分子状态污染物和粒子状态污染物两类。常见的主要有
优先污染物:卤代(烷、烯)烃类、苯系物、氯代苯类、多氯联苯类、酚类、硝基苯类、苯胺类、多环芳烃、酞酸酯类、农药、丙烯腈、亚硝胺类、氰化物、金属及其化合物
土壤常规监测指标:
金属化合物有铜、铬、镉、汞、铅、锌;
非金属化合物有砷、氰化物、氟化物、硫化物等;
有机化合物有苯并【a】
河流环境监测断面设置原则:
a有大量废水排入河流的主要居民区、工业区的上游下游
b饮用水源区、水资源集中的水域、主要的风景游览区、水上娱乐区及重大水利设施所在地等功能区
c较大支流汇合口上游和汇合后与干流充分汇合处,入海河流的河口处,受潮系影响的河段和严重水土流失区
d湖泊、水库、河口的主要入口和出口
e国际河流出入国境线的出入口处
河流环境监测断面设置断面类型:
对照断面
控制断面
削减断面
大气检测采样点的布设原则和要求:
a.采样点应设在整个监测区的高、中、低三种不同污染物浓度的地方
b.污染源较集中、主导风向较明显时,将污染源下风向作为监测重点
c.工业密集区,人口密度及污染物超标区,要适当增设采样点
d.采样点的周围应开阔,监测点周围无局地污染源
e.采样高度根据监测目的而定
f.采样点设置条件要尽可能一致或标准化
土壤检测采样点的布设原则:在调查研究基础上,选择一定数量能代表被调查地区的地块作为采样单元(0.13~0.2hm2),在每个采样单元中,布设一定数量的采样点。同时选择对照采样单元布设采样点。为减少土壤空间分布不均一性的影响,在一个采样单元内,应在不同方位上进行多点采样,并且均匀混合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
环境背景值:环境背景值亦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王力《古代汉语》教案.doc
- 排球大单元教学计划18课时.doc VIP
- 开学第一课(课件)七年级英语上册(人教版2024).pptx VIP
- 2024年GD省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模拟试卷及答案-3应急监测.pdf VIP
- 鸿蒙HarmonyOS应用开发者高级认证练习题及答案01.docx
- 文献检索的方法以及技巧ppt课件.docx VIP
- 2024年某省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模拟试卷及答案-3应急监测.pdf VIP
- 2025年乡镇农技站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员招聘面试题库附答案.doc VIP
- 锚杆长度检测课件.pptx VIP
- 2025年乡镇农技站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员招聘面试专项练习含答案.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