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律令之流布及随葬律令性质问题-华东政法大学学报.PDF

秦律令之流布及随葬律令性质问题-华东政法大学学报.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秦律令之流布及随葬律令性质问题-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6 年第 4 期 秦律令之流布及随葬律令性质问题 周海锋 * 目  次 一、问题的提出 二、实用律令文书之流布 三、随葬律令性质问题 摘 要 实用的律令条文通过邮驿传递、官吏抄录、布告和口头宣读等方式传播开来。作为随葬 品的律令,乃墓主人身前请人或自己摘抄而成,是处理日常行政事务的重要参考。埋葬习俗、社会大环 境、墓主身份、个人经历和喜好等诸多因素均会影响随葬品的种类及数量。 关键词 秦律令 流布 随葬简 岳麓秦简 睡虎地秦简 一、问题的提出 在秦代,国家行政机器的运行离不开文书,而作为文书主要构成部分的律令条文在国家行政中所 扮演的角色无疑是十分关键的。一则律令要产生效力,是由诸多因素决定的,首先是其本身的适用性、 然后是传播的有效性、官吏执行的彻底性,而以上这些又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政府作为后盾 〔1 〕 来保障其实行。此文专门针对律令刊布略加探讨。而我们今天见到的秦律令,绝大多数来自墓葬 , 这些律令简得以保存至两千年以后,当然也是多种因素造成的,本文仅讨论一个问题——墓主为何要 摘录这些律令并以之作为陪葬品。 学者们近年来利用秦汉简牍材料中的《行书律》和里耶秦简有关材料,对秦代的文书传递制度作 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藤田胜久先生《里耶秦简所见秦代郡县的文书传递》一文中指出“在秦代的郡 县制中,以大的郡为单位管辖文书的传递,下级的县是基本的汇总单位。在文书的传递中,郡和各县 * 周海锋,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博士后,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研究人员。本文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重大攻关项目“岳麓秦简与秦代法律制度研究”(项目号 11JZD01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1 〕 睡虎地秦简、青川木牍、龙岗秦简、王家台秦简均有法律简,均出自墓葬,岳麓秦简非科学考古发掘而得,但我们认为其亦 出自墓葬。 44  周海锋 秦律令之流布及随葬律令性质问题 〔2 〕 有直接的文书传递方式。也有在郡和各县开封后,文书以接力的形式转送的情况。” 高敏先生认为 “以次传”即“县次传”, 而“邮行”则是由驿马于驿道传递 〔3 〕 。陈松长先生则认为“以邮行”应该是由 〔4 〕 专人限时送达的,中间不可延迟和开启文书。 笔者认为陈松长先生对于“以邮行”的解释比较符合 秦代实际,具体到秦代律令文书的传递,其大多数情况下是以次行,只有以制书、诏书形式发布的令文 才有可能以邮行。又从《秦律十八种》和《里耶秦简(壹)》相关材料可知,派遣专人前往县级官府抄录 律令条文可能是律令文书向县以下行政单位传布的最为常用的途径。而律令从乡传布到里,多依靠 口头传达。 关于随葬律令的性质问题,目前代表性观点有冨谷至先生的“镇墓说”和邢义田先生的“明器 〔5 〕 说” 。笔者认为墓葬出土律令并非特意为随葬而准备的“明器”,其乃墓主身前使用、钟爱之物,因 为在某些律令条文上有明显的校雠痕迹;墓葬中的律令也无“镇墓”、“辟邪”之功用,因为律令条文 中多事制性规定,且随同律令一起出土的《日书》《叶书》《算数书》显然不是为了“除魔”和“辟邪”。 故笔者认为秦及汉初墓葬出土的律令文书是现实生活中切实应用的条文,多为墓主身前请人或自 己抄录编纂以作为行政参考的。这些律令同当时社会流行的典籍以及与墓主履历相关的一些简册 一道被葬入墓中,这与自古以来“事死如生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