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疗法-针刀培训.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针刀疗法-针刀培训

针刀疗法 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胡龙宝 主任医师 教授 概述 针刀是具有祖国医学针灸针和现代医学手术刀的形状和功能的微型医疗器械。它既能刺激穴位、疏通经络,又能对病变进行切割、剥离和松解。 针刀疗法是中医针刺疗法与西医手术疗法相结合的一种新型跨学科医疗技术。适合于对慢性软组织损伤引起的一系列感觉异常和功能障碍的治疗。它以理论新颖、方法独特、安全可靠、疗效显著而著称,同时也符合手术学发展方向--微创。 适应症 1、颈椎病。 2、肩关节周围炎。 3、肱骨外、内上髁炎。 4、狭窄性腱鞘炎。 5、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 6、骨质增生:骨性关节炎、跟骨刺等。 7、滑囊炎。常见的有肱桡滑囊炎、坐骨结节滑囊炎、跟后滑囊炎等。 8、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常被卡压的神经有:枕大小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坐骨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等。 禁忌症 1、发热、感染。 2、出血性疾病。 3、重要内脏疾病发作期。 4、重度高血压病、冠心病及糖尿病。 5、施术部位有肿瘤或难以避开的重要血管、神经。 6、饥饿、疲劳、体弱、年迈、孕妇、月经期及精神过度紧张者应慎重处理。 原理 用针刀对粘连、瘢痕、挛缩等病变(压痛点)进行切割、剥离、松解,解除其对神经、血管的压迫,疼痛立即减轻或消失。由于血管扩张,血流加速,新鲜血液进入,开始有氧代谢,而原无氧代谢蓄积的酸性代谢产物及致痛物质被血流带出。所以局部顿觉松散、舒适,同时功能恢复,作用力平衡,应力也随之均匀。原已增生的骨质渐趋减弱甚至消失,已疏松的骨质也渐趋纠正。此治疗原理符合中医的通过活血化瘀、软坚散结、通经活络等方法,达到“通则不痛”、“松则治痛”的目的。 操作过程—五步操作法 1、定点 务必定准最痛点,并做出标记。 2、定向 ① 刀口线与血管、神经或肌纤维的走向一致。 ② 针刀体与施术部位的皮肤表面垂直。 3、加压 左手指在施术部位加压,借以分离深处的重要血管、神经。 操作过程—五步操作法 4、刺入 针刀对准压痛点刺透皮肤,然后应缓慢试探刺入,同时不断询问病人,若有疼痛或放射触电感时,应设法避开。当出现沉、困、酸、胀感时,医者刀下也往往有阻挡感,此时可继续缓慢刺入。当病人的沉、困、酸、胀感和医者刀下阻挡感消失时,可做纵行疏通和横行剥离,一般宜松解2-3刀。 5、验证 针刀拔出后,若压痛减轻或消失,此为有效。再对切口进行挤压或拔罐,借以排出积血及改善血液、淋巴循环。若压痛不减,应查找原因,重新操作,不可草率应付。 操作手法—八种松解法 1、纵行疏通法 病变在肌腱或韧带附着点时,针刀沿纤维走向刺入,切割后再来回纵向摆动,借以疏通。 2、横行剥离法 肌肉与骨质粘连时,针刀沿肌纤维走向刺至骨面,刀口线方向不变,再向左右横行铲剥,以分离粘连部分。 3、切碎法 将坚硬或钙化部分切碎,以便化解吸收。 4、通透法 病变范围较大时,可多点刺入,并相互通透。 操作手法—八种松解法 5、铲平法 当压痛点与骨刺重叠时,应将骨刺尖端铲磨削平。 6、减张法 滑液囊内压力过高而胀痛剧烈时,可切割减压。 7、瘢痕刮除法 对较大的瘢痕、结节,可纵横剥离、刮除。 8、骨痂凿开法 在畸形愈合的骨折线上,用Ⅱ、Ⅲ型针刀凿洞折断,再行复位。 体会 1、严格把握适应症、禁忌症。 2、熟悉解剖结构。 3、牢记操作要点:定点准,入针慢。 4、酌情加用辅助疗法。 5、要求病人正确锻炼。 6、适应症广,病人多。 7、投资小,效益好。 8、在针刀疗法原理指导下,大胆尝试,勇于创新,不断拓宽认知领域,为人类健康服务。 谢谢各位光临! 欢迎批评指导! * * 9、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10、腰椎间盘突出症。 11、腰椎管狭窄症。 12、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13、强直性脊柱炎引起的驼背及风湿病引起的关节强直或畸形。 14、发育畸形:脊柱侧弯、o型腿、x型腿、足内翻、足外翻等。 15、长骨骨折后畸形愈合。 16、脊柱相关疾病—脊柱病变引起相关脏器出现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病症。 适应症 慢性软组织损伤的发病机制 力平衡失调(因外伤、创伤、炎症、“风寒湿”、姿势 不正、用力不当--过大、过猛、过久或过于频繁所致)            造成 ①、软组织损伤,缺血、缺氧而渗出、水肿、增生。 ②、无氧代谢使酸性代谢产物及致痛物质增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