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七节 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和叹词简介?一、 介词 古汉语的常用介词有:于(乎),以,为,与,因,由,自,从,及,在,被,当,方。1 于(乎) “于”(乎)是造字语词,作介词用,主要用法有五种: ① 表示处所和时间,译作“在”。例如: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庞涓死于此树之下。” 《论语·先进》:“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荀子·天论》:“繁启蕃长于春夏,畜积收藏于秋冬,是又禹桀之所同也。” 但在古汉语中,表处所的“于”可以不出现,而直接以名词作地点补语。例如: 《史记·滑稽列传》:“令女居其上,浮之河中。” 《左传·僖公三十年》:“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② 介绍涉及的对象,可灵活翻译。例如: 《左传·隐公元年》:“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于,对) 《墨子·公输》:“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于,在……方面) ③ 说明原因,译作“由于”、“因为”。例如: 晁错《论贵粟疏》:“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 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④ 表示比较,译作“比”。例如: 韩愈《师说》:“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战国策·赵策》:“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 ⑤ 在被动句中引进动作的发出者。例如: 《左传·成公二年》:“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 《汉书·项羽传》:“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荀子·王霸》:“刑赏已诺,信乎天下矣。” 2 以 “以”的本义是“用也”。虚化为介词,主要用法有五种: ① 表示动作的工具或凭借。例如: 《荀子·劝学》:“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 《战国策·楚策》:“昔汤武以百里昌,桀纣以天下亡。” ② 表示人的身份、地位。例如: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 《汉书·张骞传》:“骞以郎应募使月氏。”(郎,官名,负责宫廷侍卫) ③ 表示率领或依照。例如: 《左传·僖公五年》:“宫之奇以其族行。”(以,率领)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余船以次俱进。”(以,按照) ④ 表示原因。例如: 范仲淹《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论语·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⑤ 表示时间。例如: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 “有以”、“无(亡)以”是凝固结构,表示“有什么可以拿来”、“没什么可以拿来”之意。例如: 《战国策·燕策》:“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平原君家贫,未有以发丧。” 《列子·汤问》:“河曲智叟亡以应。” 《战国策·齐策》:“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3 为 “为”的本义是驯象、役象。虚化为介词,音wèi,主要有三种用法: ① 表示对象或目的,译作“替”、“给”。例如: 《战国策·赵策》:“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 《史记·项羽本纪》:“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② 表示原因。例如: 《荀子·天论》:“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孟子·梁惠王》:“王如善之,则何为不行?” ③ 表示被动。例如: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公与战,军败,为流矢所中。” 《汉书·霍光传》:“卫太子为江充所败。” 4 与 “与”的本义是“给与”。虚化为介词,主要有两种用法: ① 表示涉及的对象,译作“和”、“同”、“跟”。例如: 《史记·项羽本纪》:“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 《荀子·天论》:“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 ② 表示效力的对象,译作“替”、“给”。例如: 《汉书·高帝纪》:“汉王与义帝发丧。” 《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5 因 “因”的本义是凭借、依靠。虚化为介词,主要有四种用法: ① 表示原因。例如: 《汉书·王商传》:“今政治和平,世无兵革,上下相安,何因当有大水一日暴至?” ② 表示依凭,译作“依照”、“根据”、“凭借”。例如: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楚辞·卜居》:“余有所疑,愿因先生决之。”(因,靠) ③ 表示中介,译作“通过”、“经过”。例如: 《史记·伍子胥列传》:“伍胥乃因公子光以求见吴王。”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④ 表示时间,译作“乘”、“趁着”。例如: 《史记·项羽本纪》:“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6 其他介词的主要用法 由——表原因:《左传·桓公元年》:“国家之败,由官邪也。”表起点:《孟子·尽心下》:“由汤至于文王,五百有余岁。” 自——表起点:《梦溪笔谈·雁荡山》:“自岭外望之,都无所见。”从——表起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城镇污水处理厂工艺全套推荐.ppt VIP
- 05J927-1汽车库建筑构造图集.pdf VIP
- 实验室生物安全生物安全实验室操作规范(微生物.pptx VIP
- 2025年秋季开学全体教师大会上,校长讲话:教育从来不靠一个人燃烧,而靠一群人沉下去!.docx
- 中小学校服验收记录单(参考模版).doc VIP
- DLT5418-2009脱硫吸收塔施工及验收规范.pdf VIP
- 2020新译林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四Unit2 Integratedskills课件.pptx VIP
- 医院信息科笔试、面试题(附答案).docx VIP
- 2020译林版新教材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四第二单元知识点复习课件.pptx VIP
- 详解《工贸企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2023版.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