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超敏反应-dj.ppt

  1. 1、本文档共9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临床常见疾病 目 录 (四)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药物或病毒 红细胞表面抗原改变 产生抗红细胞 抗体 红细胞裂解 贫血 第二节 Ⅱ型超敏反应 二、临床常见疾病 目 录 (五)抗基膜型肾小球肾炎和风湿性心肌炎 A群链球菌与人类肾小球基膜和心肌细胞存在共同抗原 A群链球菌 诱导产生抗体 肾小球基底膜 肾小球肾炎 心肌组织 风湿性心肌炎 第二节 Ⅱ型超敏反应 二、临床常见疾病 目 录 (六)肺-肾综合征——Goodpasture综合征 A2流感病毒、 有机溶剂 诱导产生自身抗体 肾小球基底膜 肺泡壁基膜 肺-肾综合征 肺组织损伤 第二节 Ⅱ型超敏反应 二、临床常见疾病 目 录 (七)甲状腺功能亢进症——Graves病 属于刺激型超敏反应,特殊Ⅱ型超敏反应。 患者血清存在:自身抗体(IgG) -----抗甲状腺刺激素(TSH)受体的抗体 自身抗体与甲状腺细胞表面的TSH受体结合,造成过度刺激,导致甲状腺素分泌过量。 第二节 Ⅱ型超敏反应 二、临床常见疾病 目 录 (七)甲状腺功能亢进症——Graves病 甲亢患者 第二节 Ⅱ型超敏反应 二、临床常见疾病 目 录 (八)重症肌无力 患者血清存在:自身抗体(IgG) ---抗乙酰胆碱受体的自身抗体 自身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 造成乙酰胆碱受体数量减少、 功能降低,干扰乙酰胆碱的作用, 导致重症肌无力。 第二节 Ⅱ型超敏反应 目 录 发生机制 一 常见临床疾病 二 第三节 Ⅲ型超敏反应 Ⅲ型超敏反应 目 录 也称为免疫复合物型或血管炎型,是由可溶性抗原和抗体结合形成中等大小的可溶性免疫复合物,在一定条件下沉积于局部或全身毛细血管基底膜,激活补体,并在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嗜碱性粒细胞等效应细胞参与下,引起的以充血水肿、局部坏死和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第三节 Ⅲ型超敏反应 Ⅲ型超敏反应 目 录 Ⅲ型超敏反应的特点: 介导的抗体为IgG、IgM或IgA; 中等大小可溶性免疫复合物的形成与沉积是诱发的关键; 以中性粒细胞浸润、释放溶酶体酶为主要损伤机制; 补体系统、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血小板等参与反应,导致血管炎和组织损伤。 第三节 Ⅲ型超敏反应 一、发生机制 目 录 (一)中等大小可溶性免疫复合物的形成 ①当抗原/抗体比例合适时可形成大分子IC,易被吞噬细胞吞噬清除; ②当抗原(或抗体)高度过剩则形成小分子IC,可通过肾小球滤出; ③当抗原(或抗体)略多于抗体(或抗原)时,则形成中等分子IC 。 第三节 Ⅲ型超敏反应 一、发生机制 目 录 (二)中等大小可溶性免疫复合物的沉积 1. 抗原的持续存在; 2. 抗原或抗体的理化特点; 3. 血管通透性增强; 4. 局部组织学结构与血流动力学因素 。 第三节 Ⅲ型超敏反应 一、发生机制 目 录 (三)IC沉积导致组织细胞损伤的机制 第三节 Ⅲ型超敏反应 一、发生机制 目 录 (三)IC沉积导致组织细胞损伤的机制 (1)补体的作用 C3a,C5a(过敏毒素、趋化作用) (2)中性粒细胞的作用 释放溶酶体酶 (3)血小板的作用 血栓形成 释放血管活性胺 第三节 Ⅲ型超敏反应 一、发生机制 目 录 第三节 Ⅲ型超敏反应 二、临床常见疾病 目 录 1.局部免疫复合物病 (1)Arthus反应:实验性局部超敏反应 (2)类Arthus反应 第三节 Ⅲ型超敏反应 二、临床常见疾病 目 录 2.全身免疫复合物病 (1)血清病 (2)急性免疫复合物型肾小球肾炎 (3)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 (4)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 第三节 Ⅲ型超敏反应 目 录 发生机制 一 常见临床疾病 二 第四节 Ⅳ型超敏反应 Ⅳ型超敏反应 目 录 又称为迟发型超敏反应(delayed type hypersensitivity, DTH)。由致敏淋巴细胞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所致的以单个核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和组织损伤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 该超敏反应发生迟缓,一般在接触抗原18~24小时后出现,48~72小时达到高峰。 第四节 Ⅳ型超敏反应 Ⅳ型超敏反应 目 录 Ⅳ型超敏反应的特点: 由致敏T细胞(主要是Th1细胞和CTL)介导; 反应发生慢(24~72小时),消失也慢; 表现为以单个核细胞浸润和组织损伤为主的炎症反应。 第四节 Ⅳ型超敏反应 一、发生机制 目 录 (一)抗原及致敏T细胞的形成 病毒、胞内寄生菌、细胞抗原、化学物质等抗原 抗原肽-MHCⅡ APC处理 抗原肽-MHCⅠ CD4+ T cell CD8+ Tcell 致敏Th1细胞 致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