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与语言艺术.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声乐与语言艺术

声乐与语言艺术 内容提要: (1)提出语言艺术咬字吐词在声乐中的重要性. (2)通过自从汉字结构咬字方法到情感结合自身的心得体会,学习中的实例加以说明. (3)总结强调语言艺术、咬字吐词的重要性。 参考书籍:《歌唱语言艺术》许讲真 著 《声乐语言艺术》 余笃刚著 声乐也就是人们俗称的唱歌。它是语言与音乐有机融合的艺术。语言是歌唱的基础,它不仅是产生优美动人旋律的依据,而且又直接通过语言艺术地咬字发音与流畅动听的音乐旋律结合,塑造出深刻丰富的音乐形象,从而产生泌人肺腑的艺术效果。 但是我们这些年青的没有经验的声乐学习者很少会注意到语言艺术的咬字吐词在声乐中的重要性。 以我自己为例。一开始我只是发现自己存在这样几个问题:为什么同一首歌我和其它同学演唱后会有截然不同的艺术效果?为什么演唱中国歌曲有时会单调乏味,总觉得差点什么?为什么会觉得外国歌曲比中国歌曲好唱?经过思考和演练,我发现原来我们以前学习声乐时往往只重视练声练歌,却忽视了咬字吐词(特别是中国歌曲),缺乏语言艺术的表现手段。 就如许讲真老师在她《歌唱语言艺术》一书中所写:“早在公元前三世纪战国末期的《乐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故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语言是感情的具体表现。正如《乐记》中所说的从生活语言到歌唱语言,就是逐渐夸张语言的旋律性和节奏感的结果。即由生活语言——朗诵(“长言之)——吟咏(嗟叹之)——歌唱(“加上音乐因素的旋律、节奏的变化,以及丰富细腻的华采润饰,”)感情的韵味得以充分展现。”所以说歌唱正是生活感情艺术的提炼与夸张。声乐歌唱与我们平时说话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共同点是不同的语言声调会有不同的听觉效果。不同点是声乐歌唱时的咬字来源于说话,但有它自己的规律比说话更夸张。 可是要想有好的艺术效果,唱好每首歌,我们就必须了解汉字的读音结构,掌握一定的吐词咬字的方法。汉字是方块字,一字单音节,而且有声、韵、调的特点。声母直接与咬字发音有关,是歌唱在口腔内声音的着力点;韵母是歌唱美化、延续的主要部份,也是产生共鸣,达远的主要部位,它占的音乐时值较长;调是汉语的最大特点之一,它有四声——升、降、曲、直的声调变化,直接影响着唱歌的旋律起伏。语言所包含的字音、声调、语调、语气,就构成旋律、节奏的主要依据,是从语言到歌唱的枢纽。所以我们的歌曲都是由作家根据词来创作曲调的。 知道字的语言结构能读出它的标准音,只是非常基本的一点。因为情是源泉,字是手段。歌唱的艺术魅力取决于情感的表现深度,声情并茂,以声传情,正是以情作为声的表现基础的。因此,歌唱中情感抒发必须也只能通过字的始末过程来具体体现。 在我们初学声乐时还没有脱离一般讲话的发音器官,活动的生理反射习惯,处于无意识的自然发音状态,咬字老是缺乏口劲,轻飘无力。通过老师的“言”传“声”教,我渐渐的掌握了一定方法,练习或演唱一首歌曲之前首先要弄清楚每个音节的字头特点,先不出声的默念,体会口腔活动的着力位置,然后再朗诵歌词,先不妨咬“紧”些矫枉过正,再恢复正常,之后再与曲调旋律结合练习运腔中的咬字特点。但是我们在唱时也会遇到说和唱中的字音变化。因为说话时稍快,字与字的间隙短,而歌唱时字音延伸长,往往有较充裕的时间表现字的相对音高。因此字音变调在唱中就不一定固定口语中的音变规律。如《祝酒歌》第一个由于旋律短唱时自然会出现变音现象,“美酒”字虽分别在不同音符中,但听起来大致都成了阳平字音。第二个“美酒”两字旋律较长:字的音高变化不会受到牵制和影响。 字调的变化随着旋律还是比较好掌握的。唱时凡不影响词义的可以随曲调的自然发挥。可是有一些特殊的字音如儿化音就得靠我们自己感觉去处理了。如东北民歌《摇蓝曲》江苏民歌《茉莉花》在《摇蓝曲》中“树叶儿”“蛐蛐儿”与“调儿”等在口语中明显是儿化字音;这里是为了前后句式节奏整齐;也不宜唱成儿化音,在《茉莉花》中前面的两个“花”字虽然曲谱上没有儿化字,但都可以处理成儿化音,显得亲切喜爱,后一个“花”字却不必加儿化,因为这里不需要增加这种感情色彩。 掌握基本方法后我发现根据歌词的情感有些字在歌唱时是从“紧”到“松”,从“硬”到“软”。如歌曲《黄水谣》为了突出对敌人的仇恨“乡”字要咬得刚劲有力,加重字头.可随着旋律定向渐渐地转入对离乡背井、妻离子散惨不忍睹情景的哭诉。开始的咬字渐转收音,情绪的转变,音高的变化,强烈地激起听众共鸣,为全曲的发展,情绪的转折作了很好的铺垫和烘托。又如《多情的土地》不管是从切分节奏的特点,还是歌词情感的意境,它就要从 “松”到“紧”,从“硬”到“软”。“深深地”“多情地”都是重点强调的词,表达出那种发自肺腑的热爱之情。 以上我所举的只是不同的咬字方法出现不同情感,不同听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