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驱过程中储集层变化.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1●第3栩 油: 2014年6月 DOI:10.3969/j.issn.1006—6535.2014.03.032 火驱过程中储集层变化 程宏杰,廉桂辉,毛小茵,李 霞,胡小冬 (中油新疆油田分公司,新疆 克拉玛依 834000) 摘要:针对火驱过程中储集层如何变化及其对火驱开发效果影响的问题 ,通过一维火驱物理模 拟 实验研究了砂岩、砂砾岩、泥岩在不同燃烧温度、不同燃烧时间条件下的孔隙度、渗透率变化 情况,以及黏土矿物、矿物元素、流体元素等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燃烧温度的增加和时间 的延长,砂岩、砂砾岩孔隙度和渗透率都有增加的趋势;盖层在火驱过程中封闭性未受影响;火 驱过程 中黏土矿物会发生物化变化、相互转化,而饱和烃和芳香烃是主要被驱替的物质,胶质 和沥青质主要为火驱提供燃料。 关键词 :火驱;物理模拟;孔隙度;渗透率;变化 中图分类号 :TE3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6-6535(2014)03-0132-03 析及扫描电镜、流体 GC-MS分析等手段研究了火 引 言 驱过程中岩矿结构、矿物成分、流体组分、储集层物 国内外 已经开展了多项火驱矿场试验 ,取得 了 性等单因素变化情况,多因素交互影响 目前正在研 较好的生产效果和经济效益。目前关于火驱机理 究。重点阐述 了火驱过程中储层孔隙度、渗透率的 和改善生产效果等方面研究较多,取得了比较深入 变化规律,取得的研究成果提升了对火驱微观机理 的认识 J,而对火驱过程中储集层物理化学变化 的认识。 规律研究较少,储集层是制约火驱开发效果的根本 1 实验装置 因素,而其变化是认识火驱微观机理的重要依据, 因此有必要对其开展研究。新疆油田开展的火驱 一 维燃烧管物理模拟装置主要包括注气系统、 先导试验是在稠油热采开发后期上开展的,目前处 模型本体系统、数据测控系统、计量检测系统等4 于高温稳定燃烧阶段,原油改质明显,取得了较好 部分。该装置具有预热温度多段控制、模型本体升 的开发效果 J。火驱试验部署完钻 2口密闭取 温速度可调、注气流量及压力可控、火驱前缘温度 心井,岩性主要为砂砾岩,岩石颗粒分选差,磨圆度 实时采集、火驱燃烧后岩矿样品能迅速降温、保持 为次棱角一次圆状,胶结类型以接触式、接触一孔隙 岩矿本征特性等特点。一维燃烧管长度为 400 式为主,胶结程度中等一疏松。主要孔隙组合类型 mm,内径为55mm。 为原生粒间孔一剩余粒间孔一粒内溶孔,粒间溶孔、 2 燃烧实验及结果分析 杂基溶孔次之,含有少量界面孔和微裂缝。黏土以 高岭石为主,平均含量为50.5%,其次是伊蒙混层 2.1 燃烧实验设计 和伊利石,含量均在 19%左右。孔隙度为25.4%, 渗透率为760x10一 m。利用取心样品开展了一 为做到样 品的相对均一性,受样品量的限制, 维火驱物理模拟实验 ,通过对火驱实验前后样品进 砂岩样品分别采 自A井的岩屑砂岩和石英砂岩, 行化验、岩矿薄片鉴定 、岩矿x射线荧光 (XRF)、X 岩屑砂岩在 150、250、650%条件下开展实验,石英 射线粉晶衍射荧光 (XRD)、岩矿矿物电子探针分 砂岩在 350、450、550%条件下开展实验。砂砾岩 收稿 日期改回日期:201403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ouyangxiaoxi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一线鞋类设计师,喜欢整理收集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