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建设给水排水.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城市给水排水工程概述 第一节 水资源及水质 水是人类生活和生产不可缺少的资源。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 一方面人类对水的需求日益增加,另一方面则带来了水体污染、水质恶化、水资源枯竭等问题。由 于水资源是一种有限的,而且是无可代替的资源,因此,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由于时常发生水荒,水 资源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我国水资源概况与特点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极为匮乏的国家。全国水资源总量约为27200 亿m3 ,据世界第六位。但是, 由于我国国土面积大,人口众多,平均每人占有年径流量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 水资源分布不均衡。一是表现为时间上的分布不均衡。年际差别悬殊,枯水年与丰水年降水量 之比,南方地区为1.5 倍~3 倍,北方地区为3~6 倍,北京地区则达5.8 倍。年内差距也很大,大部 分地区年降雨量的60%~80%集中在夏季的3~4 个月内。二是地域分布不均衡。长江、珠江、浙闽台 和西南诸河水量约占全国总水量的82.3%,而耕地面积只占36.3%,人口约占54% 。黄河、淮河、 海河、滦河、辽河、松花江、西北内陆水量约占全国总水量的 17.7%,耕地面积却占63.7%,人口约 占46% 。 水域污染、水质恶化。由于尚有相当量的污水未经有效处理就直接排放,已造成我国 80% 以上 河段受到污染,90% 以上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全国有监测的1200 多条河流中,已有850 余条受到 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辽河流域、淮河流域、松花江流域、海河流域尤为严重。我国的湖泊污染和 富营养化也相当严重。地下水由于超量开采也造成了一系列问题,如水源枯竭,水位下降、地面沉 降、水质污染等。 二、给水水源与水质 给水水源分为地下水水源和地面水水源二大类。地下水水源包括潜水、承压水和泉水。地面水 水源包括江河、湖泊、水库和海水。 地下水由大气降雨经地面径流、地层渗滤形成,具有水质清澈、水温恒定,分布广、径流量小、 矿化度和硬度高、卫生条件好等特点。 地面水源水质与地下水水质特点不同,一般水质浑浊、水温随季节变化、带状分布、径流量大、 矿化度和硬度低,易受污染,其水质有明显的季节性。 第二节 室外给水工程 室外给水工程是为满足居民和工业生产用水需要而修建的工程设施。它应满足用户对水质、水 量和水压的要求。为此需修建一系列相互有联系的构筑物,组成给水系统。它的任务是从水源取水, 经处理达到水质标准后,由输配水系统送至用户。 给水系统通常包括:取水工程、输配水工程及泵站等。图1-2-1 和图1-2-2 分别为地面水和地下 水为水源的给水系统。 图1-2-1 地面水源给水系统 图1-2-2 地下水源给水系统 1. 2. 3. 1. 2. 3. 取水构筑物 一级泵站 水处理构筑物 管径群 集水井 泵站 4. 5. 6. 7. 8. 4. 5. 6. 清水池 二级泵站 输水管 管网 水塔 输水管 水塔 管网 1 一、取水工程 由于水源分为地下水和地面水两大类,所以取水工程的内容包括:水源选择,水源防护,取水 构筑物型式选择,构造形式的设计、计算、施工,运行维护管理等。它的任务是从水源取水,送至 水厂或用户。 通常地下水水质较地面水为好,且具有施工方便、经济、安全及便于维护管理等优点。因此, 在水源选择时,水质符合卫生要求,水量满足用水需要的地下水可优先考虑。 水源位置选择时,地下水水源应选在城镇上游,含水层透水性能好的地段。地面水水源应选择 在城镇的上游河段。 地下水取水构筑物有管井、大口井、渗渠和辐射井等,这与地下水类型、埋深、含水层性质有 关。地下水取水构筑物中管井和大口井用的较多,图1-2-3 为管井的一般构造。管井有井室、井管、 过滤器和沉淀管组成。为保证和提高管井的集水性能和寿命,通常在过滤器周围填充与含水层颗粒 组成有一定级配关系的砾石层。

文档评论(0)

006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