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色谱分析的概述
Chapter.16 色谱分析法概述; 第一节 色谱法的历史、分类和发展一、色谱的历史;皖谱戮磁巢卞密存毖民杜巧厅肉闷灌冻锥移退张滔贵啊辰月颗猜宫蚁唐葬色谱分析的概述色谱分析的概述;② 20世纪30到40年代出现了薄层色谱和纸色谱.
③ 1941年,马丁和辛格提出用气体代替液体的可能性,出现了分配色谱,还提出了著名的塔板理论,并于1952年获得了诺贝尔奖.
④ 1948年瑞典科学家Tiselins因电泳和吸附的研究而获得了诺贝尔奖.
⑤ 20世纪60年代,范第姆特(Van Deameter)提出速率理论;同时代出现了气质联用技术;70年代高效液相色谱飞速发展;之后,产生了超临界流体色谱、毛细管电色谱等等。;二、色谱法的分类:;三、色谱法的发展趋势;四、色谱分析法的特点;总结:;第二节 色谱过程和基本原理;一、色谱过程:;二、色谱分离的基本原理;三、色谱流出曲线和基本概念;对称因子:
fs=W0.05h/2A=(A+B)/2A
其中,fs为0.05倍色谱峰高处的色谱峰宽;A,B分别为在该处的色谱峰前沿与后沿和色谱峰顶点至基线的垂线之间的距离。;(二)保留值:
1.保留时间(tR):进样后某组分在柱后出现浓度极大时的时间间隔
=某个组分进入色谱柱开始到色谱峰顶点的时间间隔
=组分质点通过色谱柱所需要的时间(在柱内运行的时间)
2.死时间(t0): 不被固定相吸附或溶解的组分的保留时间
=流动相流经色谱柱所需要的时间
=组分在流动相中所消耗的时间
3.调整保留时间(tR): 扣除死时间后的保留时间. tR′=tR-t0;t0;4.保留体积(VR):由进样开始到某个组分在柱后出现浓度极大时,所需通过色谱柱的流动相的体积.VR=tR·FC(FC流速,mL/min)
5.死体积(V0):由进样器至检测器的流路中未被固定相占据的空间. V0=t0·FC
6.调整保留体积(VR’):是由保留扣除死体积后的体积. VR’= VR- V0;7.相对保留值:
8.保留指数:Ix
;;(四)色谱峰区域宽度:
1.标准差(σ) :
正态色谱流出曲线上两拐点距离的一半。正常峰, σ为0.607倍峰高处的峰宽.
2.半峰宽(W1/2):
峰高处一半的峰宽。W1/2=2.355 σ
3.峰宽(W):
通过色谱峰两侧拐点作切线在基线上所截得的距离。
W=4σ 或W=1.699 W1/2;澈拭缉淆甥觉象镁时迸季纹撰发绽倡泣拈冰砍组谓萎过复韶爷砷暮勘蚤本色谱分析的概述色谱分析的概述;(五)、分离度(Resolution, R)
同时反映色谱柱效能和选择性的一个综合指标。也称总分离效能指标或分辨率。其定义为:
利用此式,可直接从色谱流出曲线上求出分离度R。
R 越大,相邻组分分离越好。当R=1.5时,分离程度可达99.7%,因此R=1.5通常用作是否分开的判据。;R=1.5;三、分配系数与色谱分离;容量因子 k 的求算:
(1)组分滞留因子:;第三节 基本类型色谱方法及分离机制;(三)、洗脱顺序:
正相色谱:
极性弱的先被洗脱,极性强的后被洗脱。
反相色谱:
极性强的先被洗脱,极性弱的后被洗脱。;二、吸附色谱法;③不饱和化合物比饱和化合物的吸附能力强,分子中双键数越多,则吸附能力越强。
④分子中取代基的空间排列对吸附也有影响。
常见化合物的吸附能力有下列顺序:
烷烃<烯烃<卤代烃<醚<硝基化合物<叔胺<酯<酮<醛<酰胺<醇<酚<伯胺<羧酸;三、离子交换色谱法; 常温下稀溶液中阳离子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上的交换顺序为:
Fe3+Al3+Ba2+≥Pb2+Sr2+Ca2+Ni2+ Cd2+≥Cu2+ ≥Co2+ ≥Mg2+ ≥Zn2+ ≥Mn2+Ag+Cs+Rb+K+ ≥NH4+Na+H+Li+
*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酯的基团离解受溶液中H+的抑制,所以H+的交换能力很强,甚至大于二价、三价阳离子。; 常见阴离子在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上的交换顺序为:
柠檬酸根PO43-SO42-I-NO3-SCN-NO2-Cl-HCO3-CH3COO-OH-F-
2.离子选择剂的交联度和交换容量:交联度↑交换容量越大↑保留时间↑。
3.流动相组成和pH:交换能力强的离子组成的流动相有较强的洗脱能力
调节pH值的作用主要体现对弱电解质离解的控制,溶质的离解受到抑制则保留时间变短。;四、空间排阻色谱法;第四节 色谱基本理论; (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