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的呈现.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印象的呈现

印 象 的 呈 現 巴黎的異國印象 印 象 樂 派 印象派音樂是十九世紀最後一種富於特徵的風格,它反映了一個新時代的變化的初步跡象,是新世紀音樂的許多重要特點和精神意境的發端。 印象派音樂喜歡反映微妙和難於捉摸的東西,以及喜歡暗示和隱喻。所以,模糊的輪廓,朦朧的色彩,不易分辨的色調變化,都是印象派音樂的明顯標誌。 「印象樂派」的作曲家透過各式各樣增減和絃、全音音階與東方五聲音階的使用,以及一連串短小的動機音型,創造出如光影般閃爍不停的音樂色彩,而凸顯出靜止、甜美、纖細,甚至帶點感傷的氣氛。 法國近代樂壇頂尖人物 德布西 法國近代樂壇頂尖人物 德布西 德布西的音樂風格 德布西受印象畫派畫作的影響與啟發,音樂風格不以傳統所講究的優美旋律或完整樂曲架構為主要訴求,而追求一種聲音色彩瞬間變化所產生的音響效果。 羅 馬 大 獎(Prix de Rome) 由法國最高學術機構─法蘭西學院,每年針對巴黎音樂院作曲系學生,所頒發的一個大獎,獲得首獎的可至義大利進修四年。 但後期羅馬大獎的評審委員派系越來越多,也越來越不公平,因此衍生出不少問題,導致法國政府在1968年停辦了羅馬大獎。 甘 美 朗 的 起 源 甘美朗是印尼爪哇、巴里島傳統鼓鑼合奏團的總稱。 甘美朗〈Gamelan〉是爪哇語,其原意是鼓、打、抓。傳說是天神下降爪哇,便於發號司令,因此就鑄了鑼鼓等有趣的典故。 巴里島的甘美朗在16世紀,由信印度教的皇室,逃到巴里島而發揚光大。 甘 美 朗 的 音 樂 它是由各種不同形狀的金屬敲打樂器(如:釜鑼、板琴)所組成,屬於東南亞地區「鑼樂」文化的一支。 甘 美 朗 的 音 樂 印尼甘美朗音樂演出,通常是和宗教儀式,慶生、結婚、割禮特殊的日子有關、或宮庭的慶典舞蹈、戲劇中的皮影戲。 戲曲的戲碼,以印度宗教的神話故事,羅摩耶耶(Ramayana)和摩訶婆羅多(Mahabharata)等題材為主。 甘 美 朗 的 音 樂 甘美朗的樂曲及編曲非常複雜,也需要很深厚的演奏的技巧。 甘美朗的樂團沒有指揮,但鼓手是全團的靈魂,全團的表演的氣勢,起承轉合,樂章的快慢節奏,完全由鼓手掌控。 《牧 神 的 午 後 前 奏 曲》 (Prelude a l’apres-midi d’un faune) 這是德布西根據,詩人瑪拉美(Stephane Mallarmé, 1842-1898) 1875年出版的詩作《牧神午後》(L’Apres-medi d’un faune),改寫而成的。 詩人瑪拉美 斯特芳?瑪拉美(Stephane Mallarme 1842-1898) 法國象徵主義詩人和散文家。 瑪拉美很小的時候就成為了孤兒,中學時代迷上詩歌,1862年開始發表詩歌。1876年《牧神的午後》在法國詩壇引起轟動,此後他在家中舉辦的詩歌沙龍成為當時法國文化界最著名的沙龍,一些著名的詩人、音樂家、畫家都是他家的常客。 1896年被選為“詩人之王”,成為法國詩壇現代主義和象徵主義詩歌的領袖人物。著有《詩與散文》、詩集《徜徉集》等;長詩《希羅狄亞德)(1875)、《牧神的午後》 (1876)是著名的代表作。 瑪拉美的詩歌幽晦而神秘,主要特點表現在: 1.追求語言美、句法多變化和音樂性,確立了自由詩的形式; 2.詩歌有多種象徵含義,導致晦澀難懂,需要讀者去發現含義; 3.具有深奧的哲理。 《牧 神 的 午 後 前 奏 曲》 (Prelude a l’apres-midi d’un faune) 全詩共有116行,以牧神為第一人稱,呈現其介乎於現實、夢幻與回憶之間的徘徊。 描寫一個悶熱的下午,牧神正在午睡。夢中,他在林間追逐一群仙女,但怎麼追都無法追上。後來他累了,在樹林裏倒頭大睡,再度回到沉睡中。 《牧 神 的 午 後 前 奏 曲》 (Prelude a l’apres-midi d’un faune) 德布西並不是以瑪拉美的詩作為歌詞配上聲樂的演唱,而是用音樂自由地解說其美麗的詩意,用音樂把一幕接一幕的圖畫及牧神的夢幻帶到聽眾的思維中。 後來俄國著名編舞家尼金斯基(Vaslav Fomich Nijinsky, 1890-1950)便為它編舞,由俄羅斯芭蕾舞團於1921年首次公演。 《牧神的午後前奏曲》欣賞 樂曲中長笛吹奏出的主題,彷彿是畫布上朗朗分明的線條,如同詩人馬拉美筆下的牧人 所吹奏出來的旋律。 稍後象徵牧神所演奏的音符,很快的融入溫暖的木管聲和豎琴聲裡。 德布西透過主題在不同的木管樂器間交錯,輔以豎琴音符的細緻流動,描繪出初夏的情景。 《牧神的午後前奏曲》欣賞 長笛演奏出含有許多半音階的旋律 《牧神的午後前奏曲》欣賞 以長笛雙簧管等木管樂器之音色,交織表現出甜美寧靜、充滿想像空間的神仙世界。 五 聲 音 階 我國五聲音階源自殷朝以前就有五個音的音名,古代稱為「宮、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