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新现代主义与高技术风格 20世纪50年代,以斯堪的纳维亚设计为代表.DOC

新现代主义与高技术风格 20世纪50年代,以斯堪的纳维亚设计为代表.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现代主义与高技术风格 20世纪50年代,以斯堪的纳维亚设计为代表

新现代主义与高技术风格 20世纪50年代,以斯堪的纳维亚设计为代表的“有机现代主义”流行一时,当进入60年代后,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出现了一种复兴20世纪20—30年代的现代主义、追求几何形式构图和机器风格的所谓“新现代主义” (Neo–Modernism)。新现代主义的出现受到流行的视幻艺术(OP艺术)的影响。视幻艺术是一种利用人们的视错觉来达到某种艺术效果的平面设计艺术,它源于包豪斯艺术家阿尔伯斯(Josef Albers,1888—1976)的试验研究。视幻艺术强调黑白的几何形式构图,在20世纪60年代的商标、广告、装饰等设计领域盛行。在产品设计上,视幻艺术的影响是所谓的“硬边艺术”,多采用圆柱体、立方体等简单的几何形状,选材上广泛应用不锈钢、镀铬金属、玻璃等工业材料,表面处理偏爱材料本身的质感。丹麦设计师雅各布森于1967年设计的“筒系列”不锈钢器皿就是“硬边艺术”的典型。 图11-4 OMK设计的圆桌和可叠放椅 图11-5 克雅霍尔姆设计的钢片椅 图11-6 阿基佐姆设计的“米斯”椅 “新现代主义”的兴起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20世纪60年代商业机构和办公室剧增,对工业设计产品需求量很大,如家具、室内装饰和办公用品等。对这些场合来说,有必要体现出商业界的秩序与效率,因此设计应有冷漠、正规、中性的外观特征。20世纪50年代当代主义在居家环境中体现出来的非正规化、人情味和轻巧、灵活等特点已不适宜于商业办公的要求,从而促成了新现代主义的兴盛。新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与包豪斯有相似之处,它在家具设计中喜欢采用镀铬钢管,在形态上强调机械化与几何化。这一风格最早在英国流行。在家具设计方面,OMK是新现代主义的典型代表。OMK是于1966年成立的一个由青年设计师组成的事务所,他们在家具和室内设计中广泛使用钢管和其他工业材料,突出体现金属材料的冷漠感(图11-4)。在欧美其他国家,新现代主义也时兴一阵。较为正规、严谨的新现代主义作品不少出于斯堪的纳维亚设计师之手。如丹麦设计师克雅霍尔姆(Poul Kjaerhlom,1929—1980)设计的钢片椅(图11-5)就显得稳重而严谨。1966年,在意大利佛罗伦萨成立的设计组织阿基佐姆(Archizoom)也积极推进新现代主义。1969年,阿基佐姆设计了“米斯”椅(图11-6),以一种幽默的手法来模仿米斯的巴塞罗那椅。“米斯”椅采用了镀铬方钢、橡胶板等工业材料及尖锐的三角形造型,把新现代主义推向了极端。 图11-7 罗维设计的哈里克拉福特收音机 图11-8 罗维于50年代设计的收音机 与新现代主义平行发展的另一种工业设计风格是所谓的“高技术风格”(High–Tech)。这两种风格后来实际上走到一起来了。高技术风格不仅在设计中采用高新技术,而且在美学上鼓吹表现新技术。高技术风格源于20世纪20—30年代的机器美学,这种美学直接反映了当时以机械为代表的技术特征。战后初期,不少电子产品模仿军用通信机器风格,即所谓“游击队”风格,以图表现战争中发展起来的电子技术。罗维于20世纪40年代末设计的哈里克拉福特收音机(图11-7)就是这一趋势的典型。该机采用了黑白两色的金属外壳,面板上布满各种旋钮、控制键和非常精确的显示仪表,俨然是一件科学仪器。20世纪50年代初,罗维又另辟蹊径来表现电子技术,他设计的一台收音机(图11-8)由黑色基座和透明塑料外壳构成,外形为一个规整的长方体,所有内部元件都清晰可见。罗维的这些设计预示着后来“高技术”风格的到来。 图11-9 蓬皮杜中心的西立面 ?“高技术”风格的发展是与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以电子工业为代表的高科技迅速发展分不开的。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仅影响了整个社会生产的发展,还强烈地影响了人们的思想。“高技术”风格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与“机器美学”最早体现于建筑设计上一样,“高技术”风格也最先在建筑学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并对工业设计产生重大影响。其中最为轰动的作品是1976年在巴黎建成的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设计者是意大利建筑师皮阿诺(Renzo Piano,1937—)和英国建筑师罗杰斯(Richard Rogers,1933—)。他们对自己设计的解释是:“这幢房屋既是一个灵活的容器,又是一个动态的交流中心。”蓬皮杜艺术与文化中心大楼不仅直率地表现了结构,而且连设备也全部暴露了。面向街道的东立面上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各种“管道”,红色的为交通通道,绿色的为供水系统,蓝色的为空调系统,黄色的为供电系统。面向广场的西立面(图11-9)是几条有机玻璃的巨龙。一条由底层蜿蜒而上的是自动扶梯,几条水平方向的是外走廊。蓬皮杜中心设有工业设计部,经常性地举办工业设计展览,并陈列一些著名的设计作品。这些展览、陈列与这座建筑物本身都对工业设计产生了重大影响。 图11-10 莫萨设计小组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